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朝鲜族画家金文武的绘画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9:26

  本文关键词:朝鲜族画家金文武的绘画作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文武 绘画表现形式


【摘要】:中国朝鲜族是在明末清初开始至19世纪7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半岛,使朝鲜半岛人民被迫跨过鸭绿江来到中国边境地区寻求安定生活,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一样,朝鲜族人民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在能歌善舞的同时也体现在绘画艺术上,甚至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被盛赞为中国的“油画之乡”。中国朝鲜族因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着其自身固有的民族意识和审美特性,所以在绘画艺术表现上从主题、到选材、及色彩都表现出朝鲜民族对艺术的热情和细腻优雅的表达方式。这既是中国朝鲜族画家们的心灵表现,也是朝鲜民族子子孙孙流传下来的性格。为了丰富朝鲜族美术的历史对朝鲜族画家金文武进行研究。金文武从1981年至1999年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任职职教,在绘画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就,同时为奠定延边朝鲜族美术的规范式学院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特有的民族绘画风格真实的表现了民族文化和审美习惯,展现了典型的朝鲜族风情。通过对金文武画家的家人和曾经的同事进行采访收集资料,和对以有文字资料的研究。结合其人物代表作品《正午》、《支书在牧场》、《回娘家》、《摘苹果梨的姑娘》《春天》、《奶奶》和风景类代表作《长白山天池》、《松江雪》、《金刚山-玉女峰》等分析其绘画特点,总结金文武作品的绘画审美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金文武绘画作品中构图基本以近距离视觉点为主,画面协调、饱满且有余地。其色彩运用方面,用色柔和注重用色彩表达情感。在造型方面更是有其民族的艺术性,以独有的审美喜好刻画人物形象和风景。其中主要代表作《回娘家》不论从选材上还是造型上都包含了民族情结的渲染。画面丰满而有质感,同时注重通过造型色彩的运用进行情感表达。把一家三口过年回娘家的温情场面体现的情境之中。同时把朝鲜族妇女的相貌体态特征,甚至肤质的肌理质感都在细节上体现的细致入微。在色彩运用上,细腻的色彩变化,背景和人物的冷暖色对比,强调了虽是在北方的寒冬时节但一家人过年回娘家内心的幸福喜悦。
【关键词】:金文武 绘画表现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目的9-10
  • 1.2 研究背景10-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1-13
  • 第二章 画家金文武的生平概述13-16
  • 2.1 金文武生平简介13
  • 2.2 金文武画家艺术创作的青年时期13-14
  • 2.3 金文武画家艺术创作的中年时期14-16
  • 第三章 朝鲜族画家金文武的主要作品分析16-30
  • 3.1 人物类作品分析16-25
  • 3.2 风景类作品分析25-30
  • 第四章 金文武作品的表现形式30-34
  • 4.1 作品中的构图特点30-31
  • 4.2 作品中的造型表现31-32
  • 4.3 金文武作品中独特的色彩运用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春;;有理为啥差点进牢房?[J];中国农垦;1990年06期

2 权立;;关于朝鲜族心理特征的历史反思[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Z1期

3 一鉴;朝鲜族美术史略[J];新美术;1994年01期

4 权哲;赵成日;;中国朝鲜族文学概况(初稿)[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5 沈志华;;东北朝鲜族居民跨境流动:新中国政府的对策及其结果(1950~1962)[J];史学月刊;2011年11期

6 全金姬;;辽宁朝鲜族女性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角色作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朝鲜族民俗趣闻[J];旅游纵览;2006年01期

8 金云一 ,紫荆;中国朝鲜族话剧史论要[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赞崔殷泽[J];足球世界;1997年14期

10 龚强;;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五十七)——勤劳智慧能歌善舞的朝鲜族[J];黑龙江史志;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智文;;清末民国朝鲜族上书呈文与其中华/国家认同意识[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金京振;;论朝鲜族思维方式的变革及社会的和谐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蓓;大流动中的朝鲜族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宗巍;延边创富民新模式:“能歌善舞”又“能工善贾”[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孙燕 周芳;朝鲜族:海绵吸水 文化先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记者 高雅;朝鲜族传统服饰制作的传奇[N];牡丹江日报;2009年

5 盛勇 乔振友;别有情趣的朝鲜族婚礼[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张守梅;“韩流经济”冷眼观[N];牡丹江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玉海;走,去韩国打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本报记者 徐菲菲;幸福家园太兴村[N];延边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町灿;关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朝鲜族农村历史的民族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娜;延边朝鲜族艺术产业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徐美灵;朝鲜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延边大学;2015年

3 李龙;朝鲜族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潘晓文;辽宁朝鲜族服饰文化艺术特征[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5 金婧婷;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民谣与阿美族民谣艺术特征之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查晶莹;朝鲜族画家金文武的绘画作品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7 朴盛镇;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欣;朝鲜族刀舞的文化沉积与外在表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江;城镇化进程中的朝鲜族村人口迁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周靖程;晚清东边道地区朝鲜族迁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90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90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