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美术革命”引发的强国思想及其论争

发布时间:2017-09-04 16:39

  本文关键词:“美术革命”引发的强国思想及其论争


  更多相关文章: 美术革命 论争 强国 政治 现代性


【摘要】:"美术革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引导下发生的一场文化革命。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最重要转型时期,这一历史进程最关键的特质就是政治的现代性。"美术革命"及其论争正反应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民族救亡的道路上对于强国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
【关键词】美术革命 论争 强国 政治 现代性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调侃与反讽’文化研究”(14YJC760039) 2015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立项“文化产业转型视野下艺术设计价值体系研究”(SK2015A259)(皖教秘科[2015]30号) 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2014jyxm724);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jyxm443)
【分类号】:J209.2
【正文快照】: 一“美术革命”的时代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落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做了积极的探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民主共和才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新文化运动中,以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受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4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5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7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8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9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10 周福岩;;传统道德惯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2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92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