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色光—论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
本文关键词:爱与色光—论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
【摘要】:贝尔特·莫里索是十九世纪法国印象主义杰出的女画家,不得不说,她最初被人们所熟悉,是作为马奈《阳台》里的模特。模特与画家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古来有之,起初作为男性画家笔下的女模特,尔后发展成为出色的女画家。尽管在西方美术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莫里索毅然同其他男性画家一样坚持自己的印象主义绘画事业,共同进步的同时彰显着自己的独特光辉。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讲述莫里索的艺术之路以及从女模特到女画家的历程。莫里索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的登场,这是在她之前的美术史上很少见到的一种现象。当然了,20世纪以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不乏更多的女性艺术家有更为精彩的表现,她们的那种智慧和能量以及她们的影响力,一点不亚于男性艺术家。由此第二章将着重讲述莫里索对艺术的爱,也是本论文的中心部分。难能可贵的是,莫里索的艺术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她的艺术。她完全把艺术作为表达情感的手段,就像有些诗人写的爱情诗一样,时时刻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莫里索则手执画笔,把自己的艺术情感完全转换成绚丽的色彩和光,光和色彩也都为她表达感情和爱服务。第三章论述我心中的莫里索。这位卓越的女艺术家在一生只爱一画派的道路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印象派光芒。本论文将在这个基础上,就莫里索在生活和作品中对爱的演绎进一步的探究,将会带领大家重温女画家莫里索对爱的诠释,从而感受莫里索独特的艺术魅力。要提及的是,莫里索的祖父弗拉戈纳尔是洛可可末期最具典范的画家,得益于她艺术上的优良基因,在一路跟随柯罗、马奈等诸多大师学习的基础上,用笃定的自信心一生坚持自己的绘画事业,顺势而为成为一名杰出的女画家更是合情合理,终身献给艺术事业的同时,她的艺术成就即赢得了印象派画家们的认可,也得到后人的一致好评,赢得一片赞誉。笔者认为,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莫里索的艺术,以及她在美术史上的位置。这恰好也是我们今天看到莫里索那么亲切、那么自然,在美术史中那么熠熠生辉的原因。
【关键词】:莫里索 印象主义 爱 色光 艺术 温情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言6-7
- 第一章 从女模特到女画家的艺术之旅7-14
- 第一节 印象主义与莫里索7-11
- 第二节 从被关照到凝视他者11-14
- 第二章 充盈的色光满满的爱14-30
- 第一节 爱——女性艺术家的永恒主题14-22
- 一、与女画家卡萨特共绘亲情14-19
- (一)聚焦母子题材14-17
- (二)展现女性柔情17-19
- 二、与马奈超爱情的友情19-22
- (一)无马奈不莫里索19-21
- (二)无莫里索不马奈21-22
- 第二节 色光——印象派的独家标签22-30
- 一、色与形23-24
- 二、光与空间24-26
- 三、“五六个疯子”与“一个女人”26-30
- 第三章 心中的莫里索30-36
- 第一节 忠于印象主义遵从自我30-32
- 第二节 巾帼柔情温情之至32-34
- 第三节 深远的艺术影响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薇;;寻找失去的纯洁——莫里亚克笔下女性的罪与赎[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沈永赋;;“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谈莫里亚克笔下的劳动者[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3 马晓宁;;莫里亚克早年生活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5期
4 芳尘;;万事随缘——莫里教授的人生箴言[J];健身科学;2007年08期
5 芳尘;;万事随缘——莫里教授的人生箴言[J];健身科学;2007年09期
6 陈静;;利莫里亚沉没之谜[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9年06期
7 刘淑君;;从《苔蕾丝·德斯盖鲁》看莫里亚克作品中基督精神的隐喻[J];天风;2007年05期
8 张希媛;;“莫里亚克”的继承与超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一梅;;大蛇莫里[J];小火炬;2011年12期
10 宋丹丹;;从人性角度重读莫里亚克的小说[J];长城;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禹 栾明;莫里乡靠加强城镇建设发展地方经济[N];经济消息报;2000年
2 王晶;车手莫里尿检作弊被逐出比赛[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莫里[N];人民日报;2007年
4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莫里今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N];人民日报;2010年
5 贾朋群;莫里和国际气象合作的开端[N];中国气象报;2003年
6 周依奇;大师印象:多面的意大利作曲家莫里康内[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余华;在生命的深渊里建立生命的高潮[N];文学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刘杰;扎根山村育“幼苗”[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宁宁;伊通盆地莫里青砂砾岩油藏储层表征与有利区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迪;论贝尔特·莫里索绘画特色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薛明喜;莫里青油田双阳组主力产层沉积相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涛;莫里青油田油气集输及储运工艺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郭文静;爱与色光—论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蒋迪;莫里亚克小说“爱的荒漠”的文化解析[D];江南大学;2013年
6 陆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贝尔特·莫里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权华;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小说中的“阴郁”原型[D];暨南大学;2003年
8 庄金秋;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立珍;莫里亚克之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龚亚琼;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笔下人性的异化与回归[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9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193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