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9 21:14
本文关键词: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艺术之所以是人类特有的方式,和特殊需求,主要还是和一个包含所有生命特征的人有关,是人的精神,意识,情感释放和投射的一种方式。可以说艺术是人所有生命的投射物,艺术是人的艺术,有人的痕迹和活动,演化成绘画的绘画性和生动性。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柏格森把人类所有行为现象都归为生命的冲动,作为人类特有古老而又非功利化的行为方式——绘画艺术。从她伴随人类诞生之初就已经显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伴随人类诞生而出现,她产生的动机是非功利化的,否则原始人不会在那么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举着火把在洞穴的墙壁上进行创作与书写。这一切现象都来源于人类生命冲动本身,生命冲动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动力,无论是从洞穴壁画到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绘画艺术从来没有显示出过时的迹象,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从事她,在生命冲动和本能的逼迫下艺术家不得不给予,不得不创造。因为创造性是生命本来自足的,我们不需要向外求,“生命冲动”本身带来的创造性是本能的,流变的,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逻辑思辨,概念符号等理性思维都是预设的、机械的,只能减弱这种创造力,唯有依靠直觉才能抛开一切先入为主之见,深入对象之中,达到物我交融,主客体的统一,生命自身带来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每个独立生命个体的创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影响了19世纪所以的艺术门类,包括即兴演奏,意识流小说,自动书写绘画等,为西方现代艺术注重探寻主观感受,挖掘表现作者自身情感情绪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西方现代艺术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同样在我的绘画创作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艺术创造来源于生命冲动,我所强调的绘画创作不是单纯的技法探索,而是更多探索内心世界,激发生命本身来了的创造力。作画过程是开放式的,面对画布不加任何预设,依靠直觉用画笔直指内心的情绪冲动,画面留下所有的节奏,符号,色彩包括绘画的过程都转化成情感和感受的可见痕迹。整个作画过程是激发作者内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作者充分相信自己的感受与直觉,挖掘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当代艺术和绘画过于依靠理论,观念的阐述,使艺术和绘画脱离人本身生命活力丧失了原本的创造力。根据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启示,我们必须回归内心,听从心灵的召唤,摒除过多外在理论观念的干扰,重新找回绘画的创造活力与应有的尊严。
【关键词】:直觉 生命冲动 绵延 过度诠释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本课题的依据9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9-10
- 1.3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0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0
-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0
- 1.3.3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10
- 1.4 研究本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及项目的预期效益10-12
- 1.4.1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0-11
- 1.4.2 项目的预期效益11-12
- 第2章 柏格森与他的生命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特点12-18
- 2.1 柏格森的作品及时代背景12-13
- 2.2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特征和艺术创作的联系13-18
- 2.2.1 理性思维的局限13
- 2.2.2 “生命冲动”13-15
- 2.2.3 “绵延”15
- 2.2.4 直觉15-16
- 2.2.5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现代艺术的影响16-18
- 第3章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当代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启示18-23
- 3.1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当代绘画的创作过程的启示18-19
- 3.2 在柏格森理论的启发下我的一些绘画创作实践与体会19-23
- 3.2.1 油画草图创作练习19-20
- 3.2.2 素描肖像训练20-23
- 第4章 柏格森生命哲学对于当代绘画所面临的困境的启发23-25
- 4.1 当代绘画所面临的困境:理论的泛滥与过度诠释23-24
- 4.2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观对于当代绘画艺术所面临的困境的启发24-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27
- 致谢27-28
- 研究成果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书元;;易性症与异装癖:当代艺术的身份危机——鲍德里亚对当代艺术的诊断与批判[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822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227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