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壁画语言的图式转换
本文关键词:克孜尔壁画语言的图式转换
【摘要】:克孜尔石窟是中国最古老的石窟艺术发源地之一,窟内的壁画呈现出既隐蔽着东方绘画的沉静肃穆,又彰显着西方艺术的欢快明朗的氛围,是整个洞窟艺术的精髓所在。新疆克孜尔壁画历经岁月沧桑其造型语言、色彩演绎、图式表现又显现出其更加特殊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我国同时期的壁画遗存中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艺术宝库。如何从当代艺术发展的轨迹和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化遗产?如何将传统绘画艺术在当下得到多元的借鉴和有效的传承?文章通过阐述对传统艺术的认知、研习,加强自我对传统艺术的敬畏和应用。论文是以新疆克孜尔壁画为基础通过对克孜尔壁画中的“曲铁盘丝”的线条、独具魅力的整体色彩、浑厚劲力的人物造型、装饰性极强的构图风格、“气韵生动”的空间观念的方面来了解和研习克孜尔壁画的整体绘画语言。而了解其中的独具魅力的图式语言魅力的重点则是挖掘其对现当代绘画图式转换的帮助与借鉴意义,并希望能通过借鉴其中的绘画语言与当代人物画创作进行的有机的结合。把克孜尔石窟壁画中人物图式特点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精髓运用到自己的人物画创作之中。从而为进一步定义和提升自己对人物画创作的想法、实践提供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传统承载 内在关联 图式转换 结构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8.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外文摘要7-8
- 绪论8-11
- 第一章 克孜尔壁画图式特点分析11-15
- 第一节 外在表象分析11-13
- 第二节 内在形式分析13-14
- 注释14-15
- 第二章 克孜尔壁画的作品意识及其文化内涵15-18
- 第一节 克孜尔人物绘画的作品意识15-16
- 第二节 克孜尔人物绘画的文化内涵16-17
- 注释17-18
- 第三章 传统绘画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应用和借鉴18-22
- 第一节 传统绘画的当代借鉴18-19
- 第二节 传统绘画的当代应用19-21
- 注释21-22
- 第四章 个人创作的感悟与思考22-28
- 第一节 创作思考22
- 第二节 临摹转换22-23
- 第三节 创作方案23-28
- 结论28
- 参考文献28-31
- 致谢31-3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32-33
- 附图3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图说[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韩君;;克孜尔印象[J];丝绸之路;2014年04期
3 蓝蓝;;克孜尔[J];西部;2010年10期
4 铁梅;;克孜尔菩萨[J];西部;2010年22期
5 绿野;;夜色克孜尔[J];西部;2011年05期
6 霍旭初;克孜尔“唢呐”的真相[J];新疆艺术;1999年06期
7 尹秋玲;克孜尔尕哈烽火台[J];丝绸之路;2001年05期
8 许宛音;;克孜尔新1窟试论[J];文物;1984年12期
9 权正环;;激动在克孜尔[J];装饰;1993年01期
10 张平;潜伟;李青会;;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的玻璃珠及其相关问题[J];龟兹学研究;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潜伟;李青会;;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的玻璃珠及其相关问题[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2 韩健立;;韩乐然与克孜尔的不解之缘[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彭杰;;克孜尔第17窟卢舍那佛像的补证[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4 贾应逸;;克孜尔第114窟探析[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5 史晓明;;克孜尔第81窟须大b媳旧坊某醪窖芯俊媛勖桌急诨南喙匚侍鈁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6 栾睿;;从克孜尔207窟壁画谈佛教对拜火教的融摄[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7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张平;潜伟;;拜城克孜尔水库墓地出土铜器的冶金学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8 Marianne Yaldiz;;新疆库车克孜尔早期石窟的新年表(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张平;;掀起拜城史前文化的盖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王晓强;程瑞忠;周晶;李杰;张宏科;;克孜尔水库F2断层近期变形特征研究[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刘斌;拜城引资开发克孜尔魔鬼城[N];阿克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纪军 通讯员 李斌;克孜尔魔鬼城发现新景[N];阿克苏日报;2010年
3 记者 石河;地区又多了一个滑雪场[N];阿克苏日报(汉);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建国 特约记者 刘斌;民营资本开发拜城旅游业[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朱墨 本报记者 尹慧;拜城魔鬼城开业显峥嵘[N];阿克苏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春;战争与爱情在这里交织[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春海;梦圆克孜尔 守望千佛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特约记者 李桥江;建造在断层上的人工大湖[N];阿克苏日报;2008年
9 张志良;克孜尔水库[N];中国水利报;2002年
10 特约记者 胡秋香 通讯员 王建强;克孜尔尕哈石窟抢险加固项目开工[N];阿克苏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平山;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亦舒;浅谈克孜尔壁画《天相图》[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于鑫;克孜尔壁画语言的图式转换[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6年
3 陈鸣宇;克孜尔千佛洞第17石窟壁画的人物造型艺术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4 程裕灯;克孜尔壁画造像艺术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5 赵思炯;新疆克孜尔坝址地震动输入参数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6 曹怡雯;开放的洞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宋峰;克孜尔壁画与敦煌壁画中本生故事的艺术形式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笛笛;传统语言的现代性转换[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826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2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