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的特色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11 16:04

  本文关键词: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的特色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画 新浙派 新金陵画派 杭州 南京 潘天寿 傅抱石


【摘要】: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分别指1949年后以杭州和南京为活动中心的中国画画家群体。绘画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文明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许多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绘画理念和创作手法被我国近现代画家吸收并融合。能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国画,这是一种创新和进步,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基于地域性的区别,画家们所受到的人文风情的熏陶不同,所见所闻不同,题材的选择也不同,故而导致了不同区域的画家群体在创作风格上的区别,这就形成了流派。20世纪我国曾出现多个画作流派,但以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最为活跃,对我国的国画艺术成就贡献最大。新浙派画家群体以杭州为活动中心,杭州是中国古都之一,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来是文人墨客仰慕之地。建国后先后三代画家都聚于此,使得新浙派兴旺盛极。新金陵画派则以南京为根据地,南京为六朝古都,新中国成立之前又是民国首都,是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家。为此,本文对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从历史传承、地域风情、作品特色与风格面貌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对比,以期找出其共性与不同,以更好地总结当代中国画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 新浙派 新金陵画派 杭州 南京 潘天寿 傅抱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
  • 第一章、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的历史渊源6-8
  • 一、历史上的浙派与金陵画派6-7
  • 二、以太湖为区域的古代江浙文人画的地位7
  • 三、江浙地区人文历史的共性7-8
  • 第二章、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特点8-13
  • 一、以浙派人物画为代表的新浙派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念8-10
  • 1.新浙派创作思想8-9
  • 2.新浙派画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9-10
  • 二、以山水画为主打的新金陵画派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念10-13
  • 1.新金陵画派的创作思想10-11
  • 2.傅抱石等新金陵派画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11-13
  • 第三章、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的异同13-14
  • 一、新浙派与新金陵画派之同13
  • 二、新浙派与新金陵画派之异13-14
  • 结语14-15
  • 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善庚;;发展期的新金陵画派(下) 江苏“金陵画派”诗意的畅想[J];江南论坛;2006年03期

2 王波;;新金陵画派[J];江苏商论;2007年09期

3 马鸿增;;宋文治与新金陵画派[J];美术;2009年09期

4 乐园;;奇葩满园的“新金陵画派”(一)[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3期

5 乐园;;奇葩满园的“新金陵画派”(五)[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7期

6 张渝;;介入——关于“新金陵画派”[J];收藏;2011年10期

7 胡小明;南京市举行“金陵画派学术讨论会”[J];美术;1989年03期

8 赵晓钟;;论“新金陵画派”的人文精神[J];剧影月报;2006年02期

9 李芹;“20世纪‘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作品展”综述[J];书画艺术;2003年06期

10 赵启斌;何处清歌乘暇适 此时高士尽沉沦 南京博物院“金陵画派展”赴美展出侧记[J];收藏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涛;;试论新金陵画派的现实主义精神[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2 马鸿增;;关于《新金陵画派五十年》写作中的两个问题[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者 著名美术评论家 画家 石延平;板块推荐:金陵画派[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章筱;100余件新金陵画派佳作集体亮拍[N];中国商报;2011年

3 张粉琴;再创金陵画派的现代辉煌[N];新华日报;2004年

4 记者  郭青剑;新金陵画派经典作品展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张郁明;卓尔不群的金陵画派[N];扬州日报;2008年

6 丁建华;“新金陵画派”值得长期关注[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刘小丫;以传承为更新[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晓臣;江苏嘉恒烘托金陵画派[N];中国商报;2007年

9 尚辉;承传与变革[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亚萌;新金陵山水画:采撷南方风物与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洪洋;新金陵画派两万三千里写生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罗剑华;新浙派和新金陵画派的特色比较[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崔健;为新中国山河立传的“新金陵画派”[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王晖;新金陵画派绘画风格探微[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茅林艳;丹青于精谨,形质崇自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陶怡霖;转换与修正[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831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31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