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图像对文学的转译
本文关键词: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图像对文学的转译
【摘要】:《洛神赋图》描绘的是诗歌《洛神赋》。从无形的文学到有形的图像,画家如何表现诗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抽象的文字意象和音乐性,特别是背叛、痛苦、追悔这类隐晦的情感?在转译文本时,画家至少使用了五种方法,分别是视角转换法、隐喻法、暗示法、象征法和直译法等。与方法的运用相应,画家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取舍、裁度、变换或延展。图文转译的成功,恰恰在于图像没有对文本亦步亦趋,而以追求原文精神姿致为要。图像对文学的转译,是建立在诗画异质的逻辑基础之上,必须遵循每一种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原则。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图像 文学 转译 《洛神赋》 《洛神赋图》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一、《洛神赋》和《洛神赋图》(一)《洛神赋》的内容和文学特色曹植《洛神赋》(以下简称《赋》)以第一人称描述黄初四年从京师东返,途经洛水,遇洛水女神,两者互相倾慕后分离的哀伤恋情。它是一篇抒情短赋,176句,其中韵文156句,辞藻华美,诗句长短相间,押韵活泼,变化丰富,具有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浅谈《洛神赋图》的历史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2 ;洛神赋图(局部)[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2年12期
3 蒋岳红;;有关《洛神赋图》研究的评介[J];中华书画家;2013年07期
4 苏涵;“洛神”迷醉与魏晋绘画的审美理性——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蒋娜;;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的审美转化[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6 蒋娜;;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的审美转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蒋娜;;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的审美转化[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洛神赋图[J];中国地名;2009年03期
9 朱婷侠;唐星明;;连环之美——论《洛神赋图》卷的连环特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孟宪平;;树·空间·图式:对《洛神赋图》个案研究的一种尝试[J];艺术探索;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远 通讯员 薛黎平;创造“洛神”神奇市场[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戈中博;《洛神赋图》:一套激动人心的邮票[N];中国集邮报;2005年
3 尹丽;悦其淑美心振荡[N];学习时报;2008年
4 张万国;解析套票小版张的特点及变化[N];中国集邮报;2009年
5 邹小亮;《洛神赋图》邮票原地在哪里[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董凤阳;再现历史名作的精彩[N];中国邮政报;2005年
7 黄桂华;邮票火花同出一图[N];中国商报;2005年
8 记者 李虎;葛冠中:背叛当代或者背叛传统[N];上海证券报;2014年
9 胡双月;今年邮花多灿烂[N];中国邮政报;2005年
10 程小田;方寸银币 展现“洛神”[N];中国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宗亚;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红;解析《洛神赋图》的美学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燕清;由顾恺之《洛神赋图》看魏晋绘画的自觉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 朱世荣;浅析《洛神赋图》与《簪花仕女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康;女性美的不同诠释[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4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