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去“笔”时代的水墨画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7-09-15 11:31

  本文关键词:去“笔”时代的水墨画将何去何从


  更多相关文章: 以书入画 当代画家 书写习惯 方薰 文心 画论 现代水墨 静居 日渐式微 中央美术学院


【摘要】:正"以书入画"是文人绘画最重要的创作及品评标准。由于传统书写习惯在当代画家生活中的日渐式微和断层,又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这种"以书入画",以"笔"为"中"的传统和趣味,亦日渐远去,取而代之是日益增长的"消笔减墨"的趋势。去"笔"时代的水墨在经历现代水墨画运动、实验水墨的狂欢后,又因缺失了"笔"力和"文心",而后劲乏力,昭显出种种弊端。去"笔"时代的当代水墨又将何去何从?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说:"气韵有笔墨间两种。墨中气
【作者单位】: 深圳画院创作部;
【关键词】以书入画;当代画家;书写习惯;方薰;文心;画论;现代水墨;静居;日渐式微;中央美术学院;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以书入画”是文人绘画最重要的创作及品评标准。由于传统书写习惯在当代画家生活中的日渐式微和断层,NB陆cm像时代的到来,这种“以书入画”,以“笔”为“中”的传统和趣味,亦日渐远去,取而代之是日益增长的“消笔减墨”的趋势。去“笔”时代的水墨在经历现代水墨画运动、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丽君;以书入画探究[J];艺术百家;2002年02期

2 梅墨生;;以书入画[J];中国书画;2009年07期

3 黄三枝;;砚边手记[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2年04期

4 梅墨生;;以书入画[J];半月选读;2009年21期

5 肖卫东;以书入画的源与缘[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志刚;;“以书入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J];浙江学刊;2009年06期

7 赵书英;;北宋书画形式的融合及“以书入画”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8 卢蓉;;解读《秀石疏林图》之题跋诗——兼论“以书入画,书画相通”[J];美与时代(中);2010年10期

9 张鹏飞;;透析元代“以书入画”理论盛行之因[J];学理论;2011年18期

10 黄三枝;;砚边手记[J];中国书画;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和平;以书入画 苍劲雄浑[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中国画家 顾生岳;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以书入画 相得益彰[N];美术报;2012年

3 杨坤;以书入画显功力[N];美术报;2012年

4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 艺术学博士 王雪峰;恣意与传统的融合[N];美术报;2011年

5 孙良利;荷缘[N];光明日报;2013年

6 王茜;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N];中国改革报;2014年

7 贾德江;笔展味象 观道华滋[N];美术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志刚;“以书入画”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翔;以赵孟,

本文编号:856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56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