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研究
本文关键词: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研究
【摘要】:李可染,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大师。他一生都在进行写生山水画的写生实践。他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绘画理论的研究,留下了不少的理论研究著作和资料。学习山水画,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写生创作,他不仅是一个“苦学派”,更是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学者。“做一辈子的基本功”和“天天做总结”是他在七十岁时,对自己这几十年的艺术生涯的评价,真可谓是精于勤而深于思。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体系包括两个方面: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李可染的向天向地论。即“艺术要向天、向地。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①可见要画好山水画,一定要投身到大自然中,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主要分为学艺师承、笔墨写生、造境艺术和大胆创新这四个部分。从扎实的基本功到广泛师承,加上自身过硬的笔墨技巧,再不断地自我突破和创造,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山水画体系。李可染是一位广泛求师、博采众长的大师。他不但向历代的名画名师学习,向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大师学习,还去向西洋画法学习;也还向诗人、演员、琴手、书法家学习,广泛地吸收其他艺术的长处。他学习绘画绝不急功近利,他常说:“艺术的功底要扎得牢固,根底要扎得深广,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不然,只能冒出几颗‘豆芽菜’,独根独苗,单薄得很,不能成器”。李可染通过认真的学习继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最终实现自我突破,构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所强调的是深入现实生活实际,把生活中所提取的素材加以概括,并用艺术语言提取出来。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的公式可套用的。按照他的话来说,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规律,但规律绝不等同于简单的公式化。李可染认为写生是一种对客观物象不断认识和升华的过程。作为一个山水画家,要以生活为师,在写生实践中“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来进行山水画创作。李可染的写生实践不是偶然的,他在传统山水画中苦练基本功,又直面自然,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又通过概括、夸张、剪裁等方法,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李氏山水”。李可染身处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在经历每一次巨大历史转折时,在绘画方面他都用开放的眼光和大胆的实践,积极的面对时代的变革,与时俱进。是时代的浪潮将李可染推向了艺术绘画高峰,但这也与他自身苦学,精于画,勤于思的作风分不开。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对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他不愧为现代中国山水画之父。
【关键词】:写生 李氏山水 积墨 意境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一 李可染的山水画11-18
- (一) 李可染的艺术生平11-12
- (二) 李可染的写生山水画12-18
- 1. 写生与师造化12-13
- 2. 李可染写生山水画和传统写生山水画13-16
- 3. 李可染不同时期的写生山水画16-18
- 二 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的笔墨创新18-24
- (一) 积墨法19-21
- (二) 逆光法21-22
- (三) 新形式“聚合结构”的把握22-24
- 三 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的造境艺术24-29
- (一) “意境”和“意匠”24-27
- 1. 对意境的追求24-25
- 2. 对意匠的加工25-27
- (二) “澄怀观道”的精神内涵27-29
- 四 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的现实意义29-32
- (一) 推而广之的山水画写生29
- (二) 对当代山水画写生创作的启示29-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附录35-3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7-38
- 致谢38-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可染作品[J];美术观察;2003年05期
2 李可染;李可染精品选[J];收藏家;2004年11期
3 郑工;;把“新诗”画在纸上——有关李可染“诗意山水画”创作中的三个问题[J];中国书画;2008年10期
4 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李可染遗产:亡羊补牢 犹为未晚[J];艺术市场;2009年05期
5 ;李可染作品[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2期
6 王鲁湘;;李可染画牛(一)[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2年03期
7 周树楠;敬悼李可染先生[J];美术;1990年03期
8 ;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李可染个案[J];中国美术馆;2007年10期
9 何怀硕;;开新局,创高峰——李可染先生诞生百年纪念[J];中国美术馆;2007年10期
10 查一路;;李可染的时间[J];视野;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邮;《李可染作品选》邮票首发[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李先昭;李可染艺术馆新馆在徐州落成[N];新华日报;2007年
3 郎绍君;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马学东;2007年春拍 李可染作品强势依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天寒;李可染截景山水的谢幕之作 《枕流亭图》现身华辰春拍[N];文艺报;2007年
6 李松;李可染笔下的别样钟馗[N];中国商报;2006年
7 晓元;中外名家纵论国画大师李可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张长生;国画大师李可染[N];中国档案报;2008年
9 记者 吴晶晶;贾庆林参观李可染作品展[N];人民日报;2009年
10 孙吉光;李可染《春放图》再现 中国电信“牛卡”热销[N];国际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世林;李可染的山水画改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2 卜登科;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庆生;对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场”形态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昊;李可染“光”的运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张婷;从李可染作品谈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诗画意境创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齐丽娟;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万新;李可染山水画中的设色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6 路卿;巍巍万重山雄立天地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7 田建议;李可染对景创作的解析与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8 王东霞;论李可染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朱嗣慧;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10 唐霖;李可染50年代山水画写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7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8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