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的影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26 20:36

  本文关键词: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的影响和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西夏版画 当代宁夏地区版画 影响 作用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艺术不断的融合,民族的文化艺术逐渐成为世界开始关注的焦点,版画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版画在当代以怎样姿态存在也成为更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西夏版画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对当代宁夏地区的版画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版画的创作和创新性的应用成为现阶段所有艺术家正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吸收和发扬民族文化中具有积极作用的方面,也成为版画地域性发展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足够重视地域性的版画艺术创作和版画文化的传播,这也是本文撰写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主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罗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遍及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观点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想创作而且经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详细地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丹青。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向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与成长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本论文将以西夏版画的产生发展以及题材的选取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西夏版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征,采用文献查阅和图片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系统的借助有关文献资料、图片等,分析和论述西夏版画、当代宁夏地区版画与其它地区版画的特点和共性及差异,继而得出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的影响和作用,构建出宁夏地域性的版画创作和艺术体系,为宁夏地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西夏版画 当代宁夏地区版画 影响 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7-8
  • 一、研究背景7-8
  • 二、研究目的8
  • 三、研究意义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8-11
  • 一、国内研究现状8-9
  • 二、相关研究学术与观点9-1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11-12
  • 一、研究方法11
  • 二、研究内容11-12
  • 第二章 西夏版画产生与发展概述12-29
  • 第一节 西夏版画的产生及其题材12-22
  • 一、西夏版画的产生12-14
  • 二、西夏版画的创作题材14-22
  • 第二节 西夏版画的特征与发展22-27
  • 一、选材类型丰富22-23
  • 二、人物造型多样23-25
  • 三、画面布局新颖25
  • 四、富有藏传佛教风格25-27
  • 第三节 西夏版画和其它地区版画的异同点27-29
  • 一、西夏版画和其它地区版画的共性27-28
  • 二、西夏版画和其它地区版画的差异28-29
  • 第三章 西夏版画与当代宁夏地区版画关系分析29-39
  • 第一节 西夏版画与宁夏区域空间联系分析29-31
  • 第二节 西夏版画与宁夏地区文化意识关系分析31-39
  • 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版画31-32
  • 二、具有回族文化特色的版画32-34
  • 三、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版画34-36
  • 四、具有农耕文化内涵的版画36-37
  • 五、黄智及其佛教版画37-39
  • 第四章 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的影响和作用39-49
  • 第一节 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的影响39-41
  • 一、民族性39-40
  • 二、地域性40
  • 三、时代性40-41
  • 四、新媒体传播41
  • 第二节 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创作的意义及其发展设想41-45
  • 一、西夏版画对当代宁夏地区版画创作的意义42
  • 二、以当地政府为引领,拓展版画产业链条42-43
  • 三、教育与文化有机融合,培养版画人才43-45
  • 第三节 当代宁夏地区版画与其它地域版画的比较45-49
  • 一、宁夏地区版画与东北地区版画45-46
  • 二、宁夏地区版画与四川地区版画46-47
  • 三、宁夏地区版画与江南地区版画47-49
  • 第五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宁;版画教学随想[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2 朱维明;关于中国传统版画教学[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3 易阳;一个有待拓展的新视域──关于二十一世纪版画教学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4 张凌;面对当前版画创作教学之我见[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5 张广慧;现阶段版画教学浅谈[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6 冀荣德;版画教学所思[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7 罗思德;网印的能力──关于网印版画创作与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8 何军;为了引玉的砖——再谈“新概念版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陈九如;手段与目的——从版画创作和版画教学谈起[J];美术观察;2001年08期

10 张广慧;对当下版画教学的思考[J];美术观察;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健;;如何在新时期坚持发展版画群体队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正元;;版画杂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周国平;;樟树版画发展壮大的历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龚赣弟;;播夏耘秋收冬藏——“宝山杨行吹塑版画”辅导探幽[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徐翎;张远帆;辜居一;;关于当代版画创作应用数码技术的思考与实践[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虹;;版画与艺术市场[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7 朱国荣;;杨可扬与上海版画[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8 赵晓澄;;回顾与展望——大兴安岭版画面面观[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徐珍;;中国一冶工业版画创作群体回眸[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瑛邋实习生 易娜;遗憾中国未普及版画教育[N];深圳商报;2007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方兴业;观澜版画基地已见雏形[N];深圳商报;2007年

3 杨海;科尔沁版画:“老品牌”遇到新问题[N];通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严长元;观澜,为版画争取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谢丽勋 郑艳雯 本报记者 范玉泉;刻在阿峨版画中的警民和谐图[N];边防警察报;2009年

6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黑龙江省版画院积极打造版画原创基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邱家和;从全国最大的版画生产基地出发[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李荣坤;如何消除“版画的寂寞”[N];中国艺术报;2012年

9 本报撰稿 黄辉;版画:价值高地 价格洼地[N];中国文化报;2012年

10 商报记者 周晓;李大钧:版画正从“误读”中走出[N];北京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Bazlur Rashid Khan(拉西德);人民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啸非;晚明环翠堂版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陈玄巍;木版画的刀法与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渗墨与版画[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波;中国现代版画的流向及拓展[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周海峰;传统版画现状思考与新概念版画技法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陈铁梅;版画技法的延伸[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卢永鑫;铜版画印制技术与版画品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平平;版画创作中的个性语言困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姣姣;捕捉版画创作中的偶然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磊;版画技术快速发展前提下版面专业教学与课程设置问题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长刚;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在马关土特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华丹;版画肌理语言对空间情感塑造的作用与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92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