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吴镇的渔父图和与之关联的题画诗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8:39

  本文关键词:吴镇的渔父图和与之关联的题画诗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吴镇 渔父图 题画诗 诗画互文 象征意义


【摘要】:被赞誉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在元代的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喜作“渔父图”,同时精书法、工诗文,每画必题诗,就目前文献及图画资料收集情况而言,笔者发现其创作了三十余首渔隐题材的题画诗。渔父图与渔父诗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互文、互融、互生,共同成就了吴镇的艺术世界,同时也成就了吴镇内心深处的“渔隐世界”。而诗画互文的美学意境从吴镇的渔父系列作品中展露无遗,诗与画互为之补充,相得而益彰。吴镇以其特有的湿笔重墨的笔墨特点与“一河两岸”式的构图特点区别于其他元代文人画家,在元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而吴镇所描绘的“渔父”并非靠捕鱼谋生的渔夫,而是对自己的写照,而“渔父”成为元代特殊背景下所产生的表达隐逸思想的特定主题。本文运用图像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研究吴镇画中的“渔父”形象,挖掘作品更深的内在意义,揭示吴镇渔父图的象征意义。吴镇正是借渔父图与题画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隐逸思想。本文主要依据吴镇的渔父图与渔父词,结合历代书画论著的相关资料,层层递进对吴镇的渔父图与题画诗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部分研究分析了吴镇渔隐题材诗画创作的思想来源。首先是受到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根基的影响;其次是在元代社会政治和文化大变更的冲击下,背负着亡国之耻、民族之辱且仕途无望的大批文人走向了归隐之路,使得隐逸思想在元代盛行,吴镇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寄情山水并以笔墨绘之,常卧游其中并由感而发作题画诗,以诗画言志。第二部分分析了吴镇渔父图的诗画风格与结构特点,题画诗由点缀画面转变成为画面的主体之一。第三部分研究了吴镇渔父图与题画诗的意境之美,阐述了吴镇以诗境拓画境,以画境入诗境,将诗画融合来描绘渔隐的神韵,同时展现了诗画互文之美。诗境的营造是以诗语的形象运作诠释画境,一来可以引申画作的“弦外之音”,二来更能烘托和渲染画面气氛,使其营造出诗意化的空间内涵,营造出富有画趣的意境;画境的营造则需将内心情感、思想精神融入图像之中,以形写神。正是吴镇画境与诗境的相互辉映,才使得渔父图意境深远。第四部分综合了前三个部分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吴镇渔父图象征意义。吴镇借题画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顿悟,借诗意画抒发其隐逸思想。其笔墨特点、书画风格以及思想给明清绘画带来深远地影响。
【关键词】:吴镇 渔父图 题画诗 诗画互文 象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7
  • (一) 论文的研究意义10-11
  • 1. 研究缘起10
  • 2. 理论价值10-11
  • 3. 现实意义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1-16
  • 1. 吴镇渔父情结的研究11-12
  • 2. 吴镇渔父题材诗词研究12-13
  • 3. 吴镇渔父题材的绘画作品研究13-14
  • 4. 元代隐逸思想研究14-15
  • 5. 诗画关系研究15-16
  • (三) 选题的研究方法与价值16-17
  • 1. 选题的研究方法16
  • 2. 选题的研究价值16-17
  • 一、吴镇渔父题材诗画的思想来源17-27
  • (一)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哲学根基17-18
  • (二) 元代文人生活与隐逸思想的盛行18-22
  • 1. 南宋遗民的亡国之耻18-19
  • 2. 仕途无门的绝望19-20
  • 3. 汉族地位贬低的民族屈辱20-21
  • 4. 效仿先贤的卧游情怀21-22
  • (三) 渔父情节产生的内在原因22-27
  • 1. 吴镇家族史之《义士吴公墓铭》与《义门吴氏谱》23-24
  • 2. 吴镇个性特点及归隐之路24-27
  • 二、吴镇渔父图中的诗画风格与结构特点27-34
  • (一) 诗画的构图特点27-31
  • 1. 题画诗由点缀画面转为画面的主体之一27
  • 2. “一河两岸”式山水构图的生成27-30
  • 3. 渔父与扁舟在山水背景中的位置30-31
  • (二) 诗画用笔风格及气韵的展现31-34
  • 1. 行书与行草的自由舒缓31
  • 2. 以书入画,渊劲拓落的绘画用笔31-32
  • 3. 重墨淋漓嶂犹湿的山水气韵32-34
  • 三、吴镇渔父图与渔父诗中的诗情画意的交融34-43
  • (一) 元诗与元画的发展与相融35-36
  • (二) 诗画互文的美学意境36-43
  • 1. 以诗境拓画境36-39
  • 2. 以画境通诗境39-43
  • 四、吴镇渔父图的象征意义43-46
  • (一) 借题画诗表人生之感悟43-44
  • (二) 借诗意画表隐逸之思想44-45
  • (三) 对明清绘画之影响45-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附录一53-55
  • 附录二55-57
  • 附录三57-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祥祥;;吴镇《洞庭渔隐图》的审美价值分析[J];美术大观;2015年01期

2 洪畅;;吴镇艺术观念述论[J];名作欣赏;2012年26期

3 柴玉如;;浅析吴镇的道教美学思想[J];青春岁月;2011年22期

4 谷秀鸿;;吴镇的隐士情怀[J];国学;2011年05期

5 卢海娟;;浅析吴镇山水画艺术风格[J];大众文艺;2010年21期

6 刘晓枫;;论中国山水画的布置[J];艺术百家;2010年04期

7 杨灿;;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从古典文学中的渔父意象解读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徐子方;;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J];艺术百家;2009年05期

9 王策;;解读吴镇山水画《洞庭渔隐图》[J];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慎春燕;;浅论中国文学中的渔父形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94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94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