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性”为何成为中国油画中的必然因素
本文关键词:浅谈“写意性”为何成为中国油画中的必然因素
【摘要】:西方油画自明清传入我国已经近200年的历史,从了解到模仿,经历了数代艺术家的探讨与研究,油画艺术已经在中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近些年来,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与定位成了当今油画家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特点的中国油画才能进行良好的发展,方向的定位至关重要,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意识,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和统一,人的生命与宇宙精神是融合一体的。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文化背景不同,思想意识不同,所表达出的结果亦应不同。中国油画的发展只有建立在自身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倡导写意之精神,结合时代之精神,中西绘画理念的巧妙地切入与融合,与时俱进,才能开创出一片自己的蓝天与沃土。本文首先通过阐述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并对中国画的结构与语言进行分析。其次,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史进行概述,并针对写意性这一中国油画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不同时期的画家作品进行评述,了解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写意油画的审美趋向,形式与语言的特点。第三,通过对东西方绘画特点的比较,强调中国写意油画的民族化价值,以及可行性和长期性,从而肯定写意性是中国油画中的必然因素这一结论。
【关键词】:中国油画 写意性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8
- 第1章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8-12
- 1.1 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8-10
- 1.2 中国画的结构与语言特点10-12
- 1.2.1 中国画的构图方法10
- 1.2.2 语言特点10-12
- 第2章 中国写意油画概论12-22
- 2.1 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12-17
- 2.1.1 写意的历史渊源12-13
- 2.1.2 写意的问题与思考13-14
- 2.1.3 写意的当代状况与类型14-16
- 2.1.4 写意的当代启示与发展16-17
- 2.2 中国写意油画的东方美17-22
- 2.2.1 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17-19
- 2.2.2 中国油画“写意性”的形式美19-22
- 第3章 中国油画“写意性”存在的必然因素22-29
- 3.1 东西方绘画的特点与比较22-25
- 3.1.1 中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22-23
- 3.1.2 审美理念23-24
- 3.1.3 形式语言的比较24-25
- 3.2 中国写意油画的民族化价值25-26
- 3.3 中国写意油画的可行性和长期性26-29
- 3.3.1 写意油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26
- 3.3.2 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决定26
- 3.3.3 发展的实践证明26-27
- 3.3.4 发展潜力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迪费;;当代文化与中国油画[J];艺术·生活;2000年06期
2 李延;有感于中国油画市场[J];美术向导;2000年06期
3 钟涵;吾道不孤——写在《20世纪中国油画展》之后[J];美苑;2000年05期
4 朱伟慧,朱建华;世纪回眸 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油画展”纪略[J];台声;2000年08期
5 刘悦笛;“中国油画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美术;2002年05期
6 颜慧;我们自己能给中国油画打分 《文艺报》与《中国油画》联合召开“当代中国油画与民族精神”座谈会[J];美术;2002年10期
7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作品[J];美术研究;2003年03期
8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作品[J];美术观察;2003年10期
9 张晓凌;“笨功”与“巧思”——评《中国油画文献》[J];美术之友;2003年03期
10 郏宝雄;关于《中国油画文献》[J];美术之友;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永松;;略论影响中国油画发展的几个因素[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赵勇;;中国油画的当代语境与发展策略[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杨佩芬;;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油画农民题材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白良;;中国油画保护与修复的现状及展望[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刘洋;中国油画收藏莫“跟风”[N];北京商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彦龙;中国油画迎来春天[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记者 周瑞文 谢海;百年中国油画大梳理[N];美术报;2000年
4 张祖英;中国油画需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N];文艺报;2002年
5 张祖英;走中国油画的自主发展道路[N];文艺报;2004年
6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成熟与嬗变[N];信息时报;2003年
7 寥廓;正在崛起的中国油画市场[N];中山日报;2005年
8 凡奇;中国油画 投资黑马[N];中国商报;2001年
9 尚 文;中国油画市场别松懈[N];中国商报;2005年
10 记者 徐涟;“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万江涛;西行路迢迢[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典;社会现实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爽;浅论中国传统艺术“写真”元素对当下中国油画艺术实践的借鉴意义[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3 董海鹏;20世纪90年代中国油画创作现状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娟;中国油画中韵味的启示[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5 戎科军;浅谈“写意性”为何成为中国油画中的必然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鑫;中国油画表现性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洁琼;中国油画中的农民题材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春;一种“戏剧性”阅读-199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的“图像”实践问题[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伊卫东;美丑冲撞中演变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亮;对中国油画前景的一种推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9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9795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