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概念的哲学意味及其转用生发——兼论“第三自然”
本文关键词:“第二自然”概念的哲学意味及其转用生发——兼论“第三自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二自然” 哲学意味 徐复观 公木 罗门 转用 生发
【摘要】:"第二自然"是一个极具生发力的概念,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赋予其独特的哲学意味。在我国,徐复观对"第二自然"进行创造性地转用,公木、罗门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分别生发出"第三自然界""第三自然",丰富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深入了解并认识"第二自然"的多维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第二自然” 哲学意味 徐复观 公木 罗门 转用 生发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25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12Z030) 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 云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第二自然”曾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概念,意大利的达·芬奇(Da Vinci,1452-1519)和德国的歌德(Goethe,1749-1832)、康德(Kant,1724-1804)都有关于“第二自然”的思想学说,笔者在《文艺美学视域中的“第二自然”概念论析》中已作阐发,此不赘述。然而“第二自然”是一个生发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国林;王彩虹;张小玲;;产业及其哲学问题[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陶秀t,
本文编号:1001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0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