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浅析康德美学中的审美活动三要素

发布时间:2017-10-15 10:33

  本文关键词:浅析康德美学中的审美活动三要素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过程


【摘要】:康德美学在美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认为"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本文分析了审美活动三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三个因素对康德美学中的审美活动进行反思。审美活动三要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审美客体的内容也可以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审美活动三要素,才能使人类获得更多美的感受。
【作者单位】: 甘肃联合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过程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德国康德是世界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美学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论优美感与崇高感》和《判断力批判》这两部著作中,在《判断力批判》这本书中,康德提出了“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著名论断,审美活动是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鲁子;马欣;;审美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坎;;审美主体的两种涵义[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辉;;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潘智彪;;寻找“有意义的另一个人”——论审美活动中的从众心理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郭昭第;;解放·协同·批判——论审美活动的现代功能[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陶水平;朱媛;;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学科演进[J];中州学刊;2008年05期

5 彭修艮;;论美学研究范围的自律与扩展[J];学术研究;1987年04期

6 阮延陵;;从《乐记·乐本》谈起——关于审美活动两重客体与三个环节的假设[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7 王秀芳;;论审美活动对科学创造的作用[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8 马国柱;审美符号论[J];学术论坛;1992年04期

9 索松华;;关于美学对象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齐志家;;20世纪中国美学建构思想述评[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邹艳芳;;让学生从审美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高徽南;;高职院校实施审美教育的理论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凯亚;;论张天福乃当代天才的茶道审美大师[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8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10 娄君侠;;论建筑审美情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3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6 张德祥;《审美之旅》收获多[N];人民日报;2008年

7 王玮;创新无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沈强;赏石六理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周昌乐 张小军 杨小璐;认知科学的多学科探索[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8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周伟业;虚实相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

本文编号:1036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36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