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梅”的生态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6:42
本文关键词:中国“梅”的生态美学研究
【摘要】: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学科,立足于生态存在论哲学基础之上,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提供了人与自然统一协调的可能与前提。生态美学的研究将人类、自然、社会纳入研究体系中,强调宇宙万物生命的整体性,因此人要顺应自然,违背自然规律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态美学同时也强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怀,并追求人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关注自然对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梅的审美历程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顺应生态美学对自然审美能力的追求,也是对美学理论的一个突破。本文首先在阐述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植物文化的角度分析梅所具有的生态审美功能,重点分析了梅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的产生,并分析了其中所具有的生态审美价值。其次,在接下来的一章中探讨了中国文艺作品中的梅所表现出的生态美,主要从中国古诗词中体现的梅之意和中国传统绘画中体现的梅之境两个方面来表现。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园林造景中的梅,从梅的配置的角度,梅与山石、水体、植物的不同配置体现了梅的“骨”意、“生”意和“盛”意;而通过精心的布局,将梅与雪景、月景搭配更体现了梅的孤高与气节。最后从中国传统哲学角度分析梅的生态美所具有的启示意义,具体体现在“君子比德”“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三个方面。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生态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植物意象形成的审美文化相结合,从文化、艺术、园林、哲学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梅的生态审美价值。同时,强调了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审美能力的追求,不仅让人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更加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学 梅 审美历程 生态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3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4
- 0.1 研究依据7-8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0.3 研究意义12-14
- 第一章 中国梅的生态美学内涵14-26
- 1.1 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14-17
- 1.2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特征17-20
- 1.3 梅的审美历程及其生态审美价值20-26
- 1.3.1 梅的审美历程21-22
- 1.3.2 梅的生态审美价值22-26
- 第二章 中国文艺作品中梅的生态美26-43
- 2.1 “梅花百咏”中的梅之意26-34
- 2.2 “梅花百态”中的梅之境34-43
- 第三章 中国园林造景中梅的生态美43-53
- 3.1 梅的配置之美43-49
- 3.1.1 梅与山石的配置——“骨”意43-45
- 3.1.2 梅与水体的配置——“生”意45-47
- 3.1.3 梅与植物的配置——“盛”意47-49
- 3.2 梅的布局之韵49-53
- 3.2.1 雪中赏梅49-51
- 3.2.2 月下观梅51-53
- 第四章 中国梅的生态审美之启示53-60
- 4.1“君子比德”的观世之道53-55
- 4.2“道法自然”的处世之法55-57
- 4.3“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57-60
- 结语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61-62
- 参考文献62-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杰;;论梅子的社会应用及文化意义[J];阅江学刊;2016年01期
2 李开林;;宋诗“折梅”行为的文化意蕴[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程杰;;古代五大梅花名胜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J];阅江学刊;2011年01期
4 杨小慧;;植物造景中的空间营造[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5 王辉斌;;宋金元梅花诗探论[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周均平;;审美文化生态和审美文化史研究的当代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林雁;;论梅雪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林雁;论梅花与背景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03年02期
10 周放;;《梅花喜神谱》中诗、画与开花物候之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S2期
,本文编号:1041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4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