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杜夫海纳论审美对象

发布时间:2017-10-16 16:36

  本文关键词:杜夫海纳论审美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对象 杜夫海纳 审美要素 艺术作品 审美经验 技术对象 审美知觉 现象学美学 美的本质 表现世界


【摘要】:正1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审美对象。因为审美对象是探讨美的本质时所指涉的具体对象,美的本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审美对象构成成分的争论。波兰美学家w·坦塔基维兹指出:“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争论……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加以简单概括:当我们称某物是‘美的’或‘审美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归之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或是把客观对象看成为并不具有这种特质,而只是由我们赋予它的。……当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依赖于美的特质而成为美的’之时,他的美学观是客观论的;当休谟说‘事物的美仅仅当它被静观之时才在
【关键词】审美对象 杜夫海纳 审美要素 艺术作品 审美经验 技术对象 审美知觉 现象学美学 美的本质 表现世界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口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 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 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 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审美对象的探寻——评《美学与哲学》[J];读书;1987年12期

2 董惠芳;;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观[J];前沿;2009年07期

3 董惠芳;;感性、意义与形式——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朱志荣;;论杜夫海纳美学中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于润洋;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上)[J];音乐研究;1997年01期

7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陶谊;;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理论述评[J];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04期

9 袁义江,郭延坡;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10 裴云;;浅议杜夫海纳美学的“审美对象”[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徐革;;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郭可夫;张永雪;;论古书画装裱的技术美[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任争健;;试论编辑的审美体验[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7 宋瑾;;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10 李筱华;;天台、雁荡的另一种解读——兼论徐霞客山水游记的文学性[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2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4 赵睿;审美者和审美对象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尹旭;观照·认识·评价·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5年

6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7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8 洪丽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初探[N];楚雄日报(汉);2008年

9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靳怀X>;审美与哲学的交融[N];人民长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4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志运;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7 廖雨声;杜夫海纳论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艺术真实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4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4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