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7-10-16 23:25

  本文关键词: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美育理论 异化 审美超越性 审美批判性


【摘要】: 新时期以来的美育理论多是以美育的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建构起来的,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对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的考察,过于强调审美的超越性,从而与现实产生了隔膜。由于这些理论缺乏现实针对性,所以,美育对于现实的改造就显得无力。针对这种理论偏向,有必要重新考察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席勒针对近代文明造成的人性的分裂,首次提出了美育理论。在西方某些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工业社会的今天,席勒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为了现实的全面异化。从劳动异化到消费异化,从政治异化到文化异化,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劳动仍然没有摆脱作为谋生手段的命运,且生产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使人在机器面前显得更加无力。生产率的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人们疯狂地消费,满足着自己的虚假需要。生产和消费让人感觉疲惫,大众文化的泛滥为人们放松神经提供了廉价的快餐。在对这种不需要耗费思考力的快餐文化的消费中,人们获得了一种消极的幸福感。既得利益者就是通过技术理性的统治,通过对需要的控制和专政,通过文化的俗化,使人们逐渐丧失了自主性和批判力,变成了只对现实说“是”的单向度的人。 艺术就是要拯救被异化的现实吞没的人们,艺术凭借其审美的超越性疏离于现实,对现实采取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艺术通过形式化了的内容来体现艺术的超越性、批判性和否定性,是审美形式使艺术作为一个自足的整体对抗着现实的异化。艺术的使命是要塑造一种新的意识,包括新的感性和理性。这种新的意识有助于人们看清现实的异化本质,激发人们批判现实、改造社会的冲动。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异化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这种考察对于纠正美育理论的偏向也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美育理论 异化 审美超越性 审美批判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美育理论7-13
  • 一、现实背景:全面异化的现实13-28
  • (一) 异化概念及其理论流变13-19
  • 1. 异化概念解析13-14
  • 2. 席勒、马克思、卢卡奇对异化的一些论述14-15
  • 3. 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15-18
  • 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异化18-19
  • (二) 现实中的异化19-28
  • 1. 经济异化19-23
  • 2. 政治异化23-24
  • 3. 文化异化24-28
  • 二、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理论基础28-39
  • (一) 革命和教育的先后问题28-30
  • (二) 艺术的特性和使命30-36
  • 1. 艺术的超越性、批判性和否定性30-33
  • 2. 形式化了的内容33-35
  • 3. 新感性和新理性的养成35-36
  • (三) 陌生化理论的借鉴意义36-39
  • 结语39-42
  • 附录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市;;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美育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6期

2 代晓琴;;美育价值取向与教学实践[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旭晓;;梁启超“趣味教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4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李存霞;侯万福;孟亚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美育化[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李兰;蔡元培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美育[N];美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成笑容;倡导创造性 增强观念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刁艳 孟绮;文艺界代表话两会[N];音乐周报;2011年

4 张丽军;通往诗意栖居的艺术之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周跃良;美育不再虚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记者 苑海震邋通讯员 马健壮;我省4种图书获奖[N];河南日报;2007年

7 王文胜;文学艺术的人学解析[N];文艺报;2000年

8 记者 李浩文;中国记协再次派专家学者来本报传经送宝[N];长治日报;2008年

9 杨斌;让美育走出书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红静;梁启超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吴舸;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2 岳永洁;道家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家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艳华;现代美育与人的感性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6 王洁;怡情悦性 净德修身[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子轶;大美育观背景下的教师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莹莹;论信仰视角下的美育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欧阳文爱;当代美育新视野—中学学科教学美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45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45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