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9 05:0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
【摘要】:中国美学经过上世纪的三次大讨论,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学研究出现了较大的转变,集中表现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转变。 在研究对象上,当代中国美学由原来的以“美”或“美本质”为对象,转变为“审美现象”;在研究目的上,当代中国美学由原来的寻找“美”转变为“揭示审美现象产生的过程与规律”。 这种转变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美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从本体论思维方式转向实践思维方式。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论,对中国美学的这种转变进行分析,指出美学的发展必须从抛弃寻找“美”的本体思维方式开始,应该从具体的审美现象出发,将审美现象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并从审美现象的构成要素(审美对象、审美主体、美感)中,来揭示审美现象发生的原因,过程及规律。本文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转变这一角度,梳理了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脉络,并对基本观点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美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美学 审美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0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9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9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
- 1.3 研究综述9-10
- 1.4 框架结构10
- 1.5 创新之处10-11
- 第二章 当代中国美学的主要派别及成就11-17
- 2.1 当代中国美学的含义及其研究现状11
- 2.2 主要派别及成就11-17
- 2.2.1 实践美学11-12
- 2.2.2 审美心理研究12-13
- 2.2.3 生命美学13-14
- 2.2.4 生态美学14-17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体系17-21
- 3.1 传统实践美学的体系建构及存在的问题17-18
- 3.1.1 传统实践美学的体系建构17-18
- 3.1.2 传统实践美学存在的问题18
- 3.2 新实践美学的体系建构18-19
- 3.2.1 新实践美学的探索18-19
- 3.2.2 新实践美学存在的问题19
- 3.3 后实践美学的体系建构19-21
- 3.3.1 后实践美学的探索19-20
- 3.3.2 后实践美学存在的问题20-21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美学的发展21-31
- 4.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21-22
- 4.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22-24
- 4.3 从本体到过程: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转变24-25
- 4.4 当代中国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新选择25-26
- 4.5 当代中国美学在研究目的上的新选择26-27
- 4.6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方向27-30
- 4.7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30-31
-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35-36
- 详细摘要36-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肖元英;;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中的美学意涵——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德厚;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4 聂振斌;王向峰;;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悦笛;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J];美与时代;2005年01期
6 邹贤敏;;马克思与西方美学——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肖鹰;朱光潜美学历程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马龙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10 季水河;;论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1059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5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