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与审美共识——“美丽中国”视域下中国人居环境审美反思
本文关键词:诗意栖居与审美共识——“美丽中国”视域下中国人居环境审美反思
【摘要】:置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当下人居环境,存在不少审美方面问题。从现象层面看,贪大、媚洋、求怪、鬼城可谓四大审美怪胎;从规划层面看,国家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城市改造与旧城保护的矛盾、乡村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矛盾是构成审美冲突的三大现实困境。究其根由,社会转型带来的急剧冲突、城乡异动产生的精神失衡、利益博弈导致的价值混乱和文化失范引起的审美迷茫是造成人居环境审美方面问题丛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亟须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形成审美共识,以便将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化为诗意栖居的人间现实。在这方面,先进文化的引领,包容心态的促进,制度规范的强化,科学人文的谐调是我们达成审美共识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审美共识 美丽中国 诗意栖居
【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4Z08)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居住环境方面融入丰富的审美因素,中国建筑更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与艺术创造”。[1]亭台楼阁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地理堪舆的选址定位与风水诉求,书法绘画的艺术装裱与美化,楹联碑刻的翰墨幽香与点缀……所有这一切,无不给人以诗意栖居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良镛;;中国人居环境与审美文化——迎接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时代到来[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3年02期
2 梁梅;;中国建筑应该传承中国的美与价值观[J];美术观察;2010年11期
3 吴良镛;;人生理想于诗意栖居——吴良镛谈理想人居环境[J];居业;2013年09期
4 刘永涛;;环境审美的共识与冲突——从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的美学激辩谈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岑 整理;[N];东方早报;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峰;;迷失于后现代的空间中[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陈晓敏;;消费文化下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精神缺失——以中国当代先锋艺术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逄格炜;李光;;谱写新乐章,唱响主旋律——电视电影《王忠诚》启示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廖琪;;俗套与魅力:探究韩国爱情剧风靡之缘由[J];电影文学;2006年14期
5 董军;;“性寓言”背后的文化焦虑——金基德影片《时间》解析[J];电影文学;2007年03期
6 林敏奋;;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改编[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7 李静;;浅谈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李雪娟;;社会之镜与灵魂之流——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内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5期
9 罗相娟;;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当下流行歌曲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6期
10 孙蕾;;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黄江苏;周作人的文学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丽;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唐~民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毛泽东与梁漱溟农民观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梁宇;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姣;陕北民歌的审美特质[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聚伍;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高明;梁漱溟儒家民主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亮;“中国风”歌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西波;乐与怒: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燕;当代歌词中“狼”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子娟;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仕平;;对达成社会价值共识路径的反思[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云龙;;交往与共识何以可能——论哈贝马斯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3 俞孔坚;美化城市还是破坏城市?[J];美术观察;2005年02期
4 梁梅;;中国建筑应该传承中国的美与价值观[J];美术观察;2010年11期
5 沈湘平;;反思价值共识的前提[J];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火文明与人居环境”征文启事[J];文学自由谈;2001年02期
2 侯爱敏;袁中金;;试论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J];人文地理;2008年02期
3 李永春;;沿淮内涝地区人居环境设计创新[J];创意与设计;2013年06期
4 ;第二届“火文明与人居环境”征文启事[J];文学自由谈;2001年04期
5 詹和平;;诗意地栖居与理想人居环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3期
6 汶婵;陈瑛;;小城镇人居环境调查研究——以青岛市小城镇为例[J];中国名城;2009年05期
7 郑谢鑫;徐荣斌;;人居环境的人文思考[J];作家;2009年12期
8 张帆;;传统人居环境与绿色生态[J];艺术教育;2006年10期
9 卢集锦,张恒;对绿色人居环境永续发展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3年04期
10 施煜庭;;新型木质工程材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笑庆;;创造优化的人居环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刘海音;;基于农民意愿的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践[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3 杨新武;;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4 朱晓东;李昌浩;李杨帆;陈姗姗;黄贤金;;苏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套技术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杨永春;;中国西部城市建筑视角人居环境——兰州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煦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对创建诗意人居环境的启示[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洪立梅;;建设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的重要性及建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8 龚奇;;建成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的重要性及对策[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7卷)[C];2013年
9 张斯华;;城镇建设与人居环境的协调[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杜枫;罗彦;许路曦;;从理念到行动:深圳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体系与实施机制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的理论还需要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王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N];东方城乡报;2007年
3 王亚光 王欲鸣;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落后状况不容乐观[N];东方城乡报;2007年
4 乌裕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对症下药[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5 记者 余万芳;人居环境更美更靓 这些瑕疵尽快整改[N];绍兴日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人居环境要完善[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U
本文编号:106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6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