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践形”观及其美学意义
本文关键词:浅析孟子“践形”观及其美学意义
【摘要】:孟子的"践形"观是其道德哲学的末端,更是其最高体现。在先秦身心观发展的背景下,孟子从个体内在最深层的"工夫"着手,层层扩充展开,得出内在道德达到一定程度会充斥于形相,表现出特定气度的结论。同时,孟子的"践形"观在后世也得到不断的阐释与发展,并在美学意义上建构起美的典型形象,促进了新的美学范畴的生发。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践形 充实 形神 美学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先秦儒家常常从人的身体出发来思考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以生命本身为对象来发展和完善人的主体性,认为身体是自我与世界之间的连接点。例如,孔子的“君子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其中就蕴含着从人的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峻岫;试论韩愈的道统说及其孟学思想[J];孔子研究;2004年06期
2 冯琳;;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J];江汉论坛;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婉;儒家身心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许贤棠;;论黟县古村落景观的视觉和谐之美——以南屏古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戚序;查海燕;;析綦江少儿版画造型特征[J];书画世界;2011年02期
7 白艳霞;;从与社会的对立到向自然的回归——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自然美情绪高涨何以成为可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王敏;;试析《九章》的抒情性及艺术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余萍;汪yN;;冷色中的春意 春意中的希望——浅析电影《立春》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韩海利;;中西早期彩陶纹饰发展演变之不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永强;廉凤梅;;建筑造型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定位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3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康贤;基督教心理学与现代人际关系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增辉;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燕飞;苏轼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高维;面向情绪设计的产品造型对顾客情绪及行为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锐;论语文教师积极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华;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8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覃傲霜;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美学思想[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胜;身体:作为一种思维的范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秦德祝;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关于身心关系学说的流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殷筱;江雨;;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J];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4 吴凡明;;先秦儒家身心观及其道德修养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何少甫;;解“立”——从“三十而立”到“安身立命”[J];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黄正华;;认知科学中的心身问题与认识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7 维之;;心-身问题的出路何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5期
8 陈立胜;王阳明思想中的“身体”隐喻[J];孔子研究;2004年01期
9 汪丽华;;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肖群忠;;论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的特点与影响[J];齐鲁学刊;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文;孟子故里“圣地化”的基本内涵——评刘培桂《孟子与孟子故里》[J];孔子研究;2003年03期
2 万海洋;;浅析《孟子》的论辩技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6期
3 王伟民;从孟子和弟子的对答中看孟子的思想[J];嘉兴师专学报;1984年01期
4 凯南;从义利之辩到什么是幸福——对孟子人生论的一种解释[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4期
5 张实龙;文化生成意义上的孟子仁政模式[J];孔子研究;2001年02期
6 王雁;浅议孟子的创新精神[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刘永艳,田伯伏;试论孟子的学术批判思想[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玉明,孙英;略论孟子民本思想及其价值[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马育良;孟子性情观发微[J];皖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刘青琬;《孟子》成语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庆伟;;孟学研究的历史考察[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闫学军;王雷震;;试析孟子管理思想的几个特点[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国勇;;亚圣孟子与儒学的弘扬和发展[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5 刘鄂培;;孟子与《孟子》一书撷要——兼论孟子思想的文化价值[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吉萍;;孟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价值观[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8 廖群;;郭店楚简与孟子研究[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季庆阳;杨慰;白延军;;试析孟子思想与道家的关系——兼论早期儒道之间的关系[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杰;;超凡入圣: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塑造[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茹 李法强;孟子:继往开来的儒门亚圣(下篇)[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郭思阳 记者 谢小芳;首家孟子研究院辽师揭牌[N];大连日报;2011年
3 侯西木;还原一个真实孟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通讯员 宝奎 洪涛;邹城“五个一”打造孟子廉政文化品牌[N];济宁日报;2011年
5 记者 罗容海;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N];光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杰;在国际对话中深化孟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张云雷 胡恩姣;传统文化馥郁孟子故里[N];济宁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齐思敏:孟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9 喜书;以现代的形式表述“孟子”[N];中国保险报;2001年
10 袁鲁仁;《旷世大儒——孟子》简评[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郭伟宏;赵岐《孟子章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董祥勇;孟子“中道”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淑萍;两宋孟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英;先秦儒道对“德”“道”的诠释[D];河南大学;2007年
8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沈锦发;孟子内圣外王思想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永平;孟子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2 崔海亮;试论孟子的“养心”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贾降龙;论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及其实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宁;孟子的政治合法性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润霞;孟子个体生命价值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颖慧;孟子行政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杨文祥;从孟子思想看人权与主权[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政燃;孟子圣人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何安峰;论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连鹏晓;孟子天人之学阐释[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8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