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直觉——海森伯科学美学思想管窥
本文关键词:整体与直觉——海森伯科学美学思想管窥
更多相关文章: 森伯 Heisenberg 必备知识 测不准原理 后现代主义思潮 统一场论 主体性 海森堡 诺贝尔物理学奖 Werner
【摘要】:正作为物理学家的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又译"海森堡")被公认为20世纪的科学巨擘,其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堪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肩。主要是由于这一原理的提出,他荣获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伯作为哲学家的地位也牢不可破,其关于主体性的科学论证和强调成为哲学系学生的必备知识。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经常被溯源到他的测不准原理。(cf.Hassen,pp.55-63)然以其科学研究(量子力学和粒子统一场论)为基础,作为其哲学组成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森伯;Heisenberg;必备知识;测不准原理;后现代主义思潮;统一场论;主体性;海森堡;诺贝尔物理学奖;Werner;
【分类号】:B83-091
【正文快照】: 作为物理学家的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又译“海森堡”)被公认为20世纪的科学巨擘,其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堪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肩。主要是由于这一原理的提出,他荣获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伯作为哲学家的地位也牢不可破,其关于主体性的科学论证和强调成为哲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初宇平,秦立清;先进文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Z1期
5 林成滔;;20世纪西方学界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吴国盛;;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宋春阳;科学理性时代的语言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发展与语言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8 李醒民;;论科学实在[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9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10 宋儒梅;;生态伦理价值的低碳诉求[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虹;;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追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于一鸣;;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与宗教[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王志芳;;简单性维度下科学的真与美[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高原;;“智识”的科学与“真如”的佛法——太虚大师科学思想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郭佩惠;;论文化多样性与和谐文化[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8 汪帮琼;;论知识的客观本质及其对于现代文明的复杂意义[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王超;;非历史化语境下的存在际遇和生命追问——从《金黄的稻束》看郑敏诗歌美学中的哲学意蕴[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贺建芹;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华强;;为“不可言说者”的辩护[J];读书;1991年06期
2 范岱年;试论海森伯的哲学思想[J];哲学研究;1981年01期
3 沈惠川;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Ⅱ)[J];物理;1995年05期
4 王自华,桂起权;海森伯与慕尼黑-哥廷根-哥本哈根三个科学共同体[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谷迪,,王章琦;海森伯的一生及其所处时代[J];国外科技动态;1994年07期
6 许慰麟;迷人的现代炫技主义钢琴家——威森伯格[J];音乐爱好者;1999年02期
7 王珂;;海森伯——科学史上的悲剧人物[J];世界文化;2012年03期
8 沈惠川;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I)[J];物理;1995年02期
9 由熹;;悼念我的恩师阿列克谢·魏森伯格[J];钢琴艺术;2012年05期
10 布鲁斯·尼克松;赵兴;;威廉·克里森伯里:真相与梦想的南方——马丁·皮埃尔的雕塑[J];世界美术;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在庆;;海森伯的“哥本哈根之行”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太顺 张忠友;“不确定”的海森伯[N];学习时报;2004年
2 方在庆;进退失据海森伯[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海森伯与纳粹:重重迷雾中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测不准的人生[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黄晨霞;创新无种子?[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编译 任秋凌;科学家首次解读鱼类捕食技巧[N];北京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达;海森伯格对的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6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8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