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移情论与中国美学的变奏——以朱光潜前期美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8 05:15

  本文关键词:移情论与中国美学的变奏——以朱光潜前期美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移情 二元对立 心物合一 内模仿 神思


【摘要】:朱光潜在对"移情"与"内模仿"理论引入的时候,很明显走的是一条"综合"的道路。在表现论的美学影响之下,里普斯受到直觉主义的影响,并吸纳了审美独立和静观思想进入到他的理论建构之中。朱光潜在理解与融汇里普斯的"移情说"时,其实只是作为一种理论资源与模式来进行的,在引进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哲学与文艺思想进行了独具匠心、独有慧眼的移植,这样一方面适应了中国现代学科分立、美学独立从而建立系统化理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开拓出比较诗学的崭新活力,从而对于现代美学建设有着积极的价值。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移情 二元对立 心物合一 内模仿 神思
【基金】:武汉大学博士自主科研项目“空间转向与后现代审美经验研究”(2013111010201)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朱光潜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论与美感体验去引入和吸收诸如“直觉观”和“距离说”等西方美学理论,同时也是以西方理论框架与模式来张扬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移情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通过移情说,朱光潜更好地在审美直观与距离关照上解释美感经验的生发。一、西方“移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李凌;音乐与文学、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形式之比较——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的特殊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花仕旺;任宏霞;;中国山水画之精神[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徐艳丽;;桥意象在宋代诗词中的情感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许慧君;;论杜牧诗歌中的女性观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石旺君;舒伟;;因美而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何华;;朱光潜的美感经验——之“心理距离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张原野;;论庄子《逍遥游》的自由审美境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玉龙;;坐忘态的脑电特异性[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敏;成海钟;徐建灵;;音乐艺术素养视阈下的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魏玉龙;;坐忘与修心养性[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永兴;;浅谈技校语文诗词教学方法[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7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生态环境[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8 彭兆荣;;传统音乐的消解与重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提示[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9 彭兆荣;;人类学的一个审美视角:变形——酒神缘生形态的案例解读[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施雯;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石旺君;寻爱之旅[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洁;20世纪初《红楼梦》研究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贺艳敏;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念孙;朱光潜与“五四”运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肖鹰;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王攸欣;怎样研究朱光潜?——答肖鹰对我的《选择·接受与疏离》的批评[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4 宛小平;论朱光潜美学的方法与问题[J];学术月刊;2004年04期

5 杨红莉,董志民;朱光潜“三元调适”的文学观[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高海燕,莫先武;“朱光潜研究新视阈”——读《20世纪“另类”批评话语》[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夏中义;;论朱光潜的“出世”与“入世”——兼论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J];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9 曹谦;;朱光潜美学中的儒道关系新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10 巩青燕;;也谈朱光潜的“静穆说”[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6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蔚;朱光潜与劳伦斯[N];东方早报;2014年

4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蔚;朱光潜的著述和译笔[N];东方早报;2014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洋;朱光潜悲剧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8 孙艳侠;朱光潜悲剧理论之渊源与价值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9 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大学;2010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06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06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