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看《妙法莲花经》的审美再现原则和方法
本文关键词:从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看《妙法莲花经》的审美再现原则和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鸠摩罗什 竺法护 《妙法莲花经》 《正法华经》 审美再现原则和方法
【摘要】:本文以现代翻译学的社会效益观为基点,通过对比鸠摩罗什的《妙法莲花经》和竺法护的《正法华经》,阐释鸠摩罗什译本体现的可读性,文风时尚性及文体适应性等三种审美再现原则;简要分析译文采用的模拟、对应、重构等审美再现方法。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鸠摩罗什 竺法护 《妙法莲花经》 《正法华经》 审美再现原则和方法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鸠摩罗什(344-413),龟兹国人,其名是梵语Kumrajiva的音译,意为“童寿”。姚秦时来到中国,主持翻译了大量的佛经,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4大译经师之一,为大乘佛法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罗什对中国佛教发展的最大功绩在于他主持重译了被称为经中之经的Saddharmapudaria。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阚绪良;《世说新语》词语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俞晓红;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郑燕春;;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黄文珍;;汉语意念主轴与英汉误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小林;曾东京;;浅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潘志娟;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卖花女》中人物语言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婷;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娟;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文虹;论主体性在口译中的体现[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鹏飞;音乐的宗教[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6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1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