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评皮朝纲先生《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评皮朝纲先生《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更多相关文章: 皮朝纲 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中国美学 拓荒之作
【摘要】:皮朝纲教授最近出版的《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一书,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视野开阔,材料翔实;其二,史论结合,求新务实;其三,"境生"创造,诗意盎然;其四,填补空白,留有余地。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皮朝纲 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中国美学 拓荒之作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视觉图像与禅宗公案的诗意融合”(12YBA092)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重点学科文艺学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其自身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不断演变的独立的美学分支体系。李泽厚先生早在1981年为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就指出,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四大主干(儒、道、骚、禅)之一[1](P.1)。而刘纲纪先生将禅宗美学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茹;众神狂欢与英雄独舞──90年代大陆文学的两种精神流脉[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2 孟庆茹;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范立红;莫言小说与新时期文学的历史文化氛围[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郝敬波;新写实话语中的浪漫呢喃——重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程金海;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宗教意味[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陈志平;基督教话语下的个体言说——史铁生与刘小枫之比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李莘;在悲喜剧的背后——论《围城》的文化与人生底蕴[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8 肖四新;人性的超越——蒙田随笔引论[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丛新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余其彦;《红楼梦》之意淫论浅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欲晓;;屈原之问与约伯之问及其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2 叶启良;论七月派小说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4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5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7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8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9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静贤;生命的回归与拯救——论华滋华斯的孩婴情结[D];暨南大学;2000年
2 沈远安;论杜拉斯的毁灭主题[D];暨南大学;2001年
3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德明;拯救灵魂:穆旦诗歌的宗教内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建敏;向死而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陆正兰;二十世纪诗歌中母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变迁[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祖德;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蒙叙事和现代性话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凤;《欢喜冤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邢斌;“异乡”母题与“元历史”想象——论冯至现代期的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17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1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