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意象论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以朱志荣意象创构论美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9 04:24

  本文关键词:意象论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以朱志荣意象创构论美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意象 审美意象 意象论美学 意象创构论


【摘要】:意象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意象论美学则是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学科最核心的理论范式之一。意象创构论是贯穿朱志荣全部美学著作的一条主线,它远绍刘勰、康德和朱光潜,近接王明居、汪裕雄和蒋孔阳,比较清晰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学意象创构的机制与奥妙。意象创构论美学把审美意象作为美的本体和艺术本体,认为美即是审美意象;提出自然意象、人生意象和艺术意象的三种意象形态,扩大了审美意象的范围;探索了审美意象创构的各种内在规律,在《易传》、子思、孟子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性创化"的精辟见解;在兼综前辈学者意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意象创构的一气贯通说:试图以意象为核心范畴,重新梳理和阐释中国本民族的艺术哲学、审美理论和文学理论。朱志荣意象论美学以善于综合创新、理论运用和批评实践在当代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创获,产生了相当的学术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讨论的问题。意象论关乎文学创作的"首术"与"大端",理应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学理论的基元。意象论美学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理论范式非常重要,可以以审美意象作为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元范畴,并以此作为基础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意象,在中国现代美学语境下通常指称审美意象。意象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它沟通主客、心物、情景、天人等关系。意象研究,直接关系到美学和文艺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文艺的审美本原、作家个性、创作过程、文本特征、接受过程以及文艺发展等问题,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刘玉梅;浅论孔子象征诗学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江守义;试论康德天才观的社会性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管才君;;论小说叙事话语节奏的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8 郝娜;;试论朱光潜的“欣赏的创造的批评”的批评理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9 王敏;;试析《九章》的抒情性及艺术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张祥干;;从《文心雕龙·史传》看刘勰的史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余燕;;《涉江》英译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斐;;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分析[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普慧;;《文心雕龙》的审美范畴对外来佛教语词的吸收和借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彭恒礼;;元宵习俗探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10 汪春泓;;论刘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从《异苑》两条材料谈起[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凌燕;思与艺的“道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权;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琴;《闲情偶寄》雅俗共赏的戏曲语言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元梅;《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晶;高中作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戎;《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想象力述评[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毅衡;;诗歌语言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J];诗探索;198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仁和,张利;意象,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张春美;名转动词的意象美[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0期

3 王礼;;风景画的“意象”美感——教学实践体会[J];大学时代;2006年04期

4 梁书恒;;十二钗判词中的意象及英译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杨燕妮;;诗意诗情诗境——诗词翻译里意象的传递[J];海外英语;2010年12期

6 敏泽;中国古典意象论[J];文艺研究;1983年03期

7 王筱;;唐诗宋词颜色词意象英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8 ;意象美的世界——漆艺家三田村有纯作品[J];青年博览;2007年21期

9 李新强;书法意象美初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秦彩玲;;浅谈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世征;书法“意象”观的推崇[N];中国艺术报;2001年

2 钟旅安;沙爽散文意象之美[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诗尧;“石头”意象的原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2 吴童;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雯;意象、文化与翻译—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比研究唐诗英译[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曾玲玲;论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意象的处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敏;《红楼梦》诗词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6 李洪乾;接受理论指导下的古典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再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阳小玲;汉语古诗词英译“意象美”的“有条件”再现[D];中南大学;2012年

8 姜艳;唐宋诗词的色彩意象及其英译[D];中南大学;2007年

9 苏小华;帕尔莫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李煜诗词译本的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裴鼎鼎;王夫之意象理论探微[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60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60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