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形态与中华文化特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审美形态与中华文化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形态 中华文化特性 多样性 本体性 包容性 创新性 稳态性
【摘要】:中国审美形态具有不同于西方审美形态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个性。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可以看出中国审美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审美形态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固守中华文化本体,同时吸纳其他文化精华,进行文化创造的优良传统,表现出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与中国审美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加明显。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当代再现,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稳态性,这种稳态性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本体性存在。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审美形态研究”(11XZW001)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2009年10月在德国科特布斯举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其主题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当代教育面临的挑战。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主题的影响,2010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的主题被确立为“美学的多样性”。之后,又有许多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疆;王圣;;试论作为中国审美形态的“神妙”[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冯春;;悲剧审美形态的演变与人的觉醒[J];消费导刊;2009年16期
3 宋民;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特性初论[J];齐鲁学刊;1998年03期
4 李平;生活世界的审美形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刘安庆;;“弱美”审美形态论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6 袁禾;漫谈中国舞蹈审美形态传统[J];舞蹈;2000年03期
7 王建疆;;中国审美形态的性质、特点及成因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8 古建军;文艺审美形态世界的重构[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莫山洪;论骈文的审美形态[J];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10 黄洁;威: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形态范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大威;;试论审美形态的特定性——审美形态及其相关易混概念辨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羿斌;谈黄宾虹的审美形态[N];文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晓军;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韵;消费文化背景下中国幽默审美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娜娜;“空透”作为视觉存在形式与审美形态的双重解析[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许虹;幽默与讽刺:中国现代喜剧的审美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敏;武则天诗文男性化审美形态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5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6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