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现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05:3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现代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社会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美学 解放


【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来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
【基金】: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研究”(20120295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一现代性是一个包涵多重含义和涉及多重领域的复杂问题。霍尔认为,现代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四个主要进程。斯温伍德划分出了作为文学—审美概念的现代性、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现代性和作为涉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结构概念的现代性。不管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廷扬;;审美教育质疑[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赵伯飞;张涛;;论审美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理论导刊;2007年01期

3 张敏;;人的自身生产与审美人格[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4 谭容培;;审美教育与人类的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5 喜勇;审美教育:人类灵魂的审美生成——评蒋冰海《美育学导论》[J];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6 蔡华栋;温润心灵的工程——评《美育基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蒋国华;美育天地无比广阔——夜读漫笔[J];龙岩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8 蔡正非;;古代美育思想三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岳友熙;从“失乐园”到“复乐园”——审美教育对建构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郭因;大文化与大美学[J];学术界;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张伟;;马克思主义视野:人类美学论纲[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智;;审美与自然生态环境[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6 庞世伟;;人在“归途”中——马克思审美现代性批判的人学意蕴[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8 ;闭幕词(摘要)[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9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2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3 姚文放;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N];文艺报;2008年

4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5 毛崇杰;蔡仪美学思想的坚实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张冰;充分发挥美学作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西南政法大学 张北坪;当下审美教育需准确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静;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美学[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4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2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5 马林刚;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红;中国传统诗教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顺华;论康德形式美学对美育的启示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春燕;解释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美术审美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安佰鸿;席勒的自由观念和美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79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79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