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对卢卡奇文化可能性问题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7-11-14 04:18

  本文关键词: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对卢卡奇文化可能性问题的回归


  更多相关文章: 卢卡奇 赫勒 文化可能性 审美现代性


【摘要】:自现代性问题产生以来,审美现代性在对抗社会现代性的过程中展现了独特的批判和价值修复作用。阿格妮丝·赫勒继承和发展了导师卢卡奇的思想遗产,以其独特的生活阅历和对现代性的反思,形成了从审美与日常生活批判视角解决现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其归宿点与卢卡奇相同,即追求真实生活的可能性,其个体解放理论为"文化可能性"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说,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实质是对卢卡奇文化可能性问题的回归。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0AKS005)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自现代性问题产生以来,思想家们越来越看重审美现代性在对抗社会现代性的过程中所展现的独特的批判和价值修复作用,提出了众多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方案。作为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阿格妮丝·赫勒继承和发展了导师卢卡奇的思想遗产,以其独特的生活阅历和对现代性的反思,形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布达佩斯学派美学——阿格妮丝·赫勒访谈录[J];东方丛刊;2007年04期

2 周宪;社会理论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7 郭小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8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李林芳;;现代性悲剧叙事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董毛毛;《论语》杂志(前期)现代性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兆武;生命·诗与思·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3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4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徐岱;范昀;;审美,另一个方向的回归——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9 寇鹏程;;“浪漫”范式的缺失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症结[J];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10 彭文祥;;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7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任湘琴;《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9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戴文静;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林语堂诗文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3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83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