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现代性视域下自然美在西方美学中的边缘化

发布时间:2017-11-14 07:28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性视域下自然美在西方美学中的边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自然美 边缘化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美学史的回顾指出自然美在西方美学中的边缘化现状,并在现代性视域下分析自然美边缘化的原因。自然美自近代以来在西方美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这表现为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较少提及自然美。自然美的边缘化与现代性有着深刻的关联。现代性的哲学基础即为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化建构。启蒙理性对主体的张扬在启蒙时代反对上帝权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它的成熟发展,尤其向工具理性转化后,逐渐演变为具有强烈排他性和专制性的权力甚或暴力形式。审美现代性在社会结构中一方面救赎认知领域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理性生活,但另一方面作为现代性规划中的分支也秉承了主体理性的排他性特点。当审美遵循以主体为中心的表现理性原则时,具有粗野物质性的自然作为他者而被排斥和抛弃,最终美学只与艺术相联。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C02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1
【正文快照】: 美学地方主义:自然美在西方美学中的边缘化在中国的古典美学中,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对象。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对自然美有较充分的认识。如果说孔子、荀子等人的自然美观还未脱离以伦理为本位的人本思想,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知识分子则实现了对自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望衡;自然至美论[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琼;李学斌;;谈自然审美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缺失[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亮;;重构资本主义文化秩序——从社会批判角度看贝尔、哈贝马斯和杰姆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李林芳;;现代性悲剧叙事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张佳;;试论文艺的审美律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唐智瑶;;论康德“美的艺术”与艺术自律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孟庆坤;;论酒神精神的审美救赎功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曾中秋;;从个体理性到交往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范式替换[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杨宏;罗迪江;雷彩;;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芳;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石玉威;中国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森,胡传胜;历史秩序的失落——在现代性、后现代性与记忆讨论的交叉点上的历史研究[J];学海;2001年04期

2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5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6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8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9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10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3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8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8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