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视阈下的审美心胸理论
本文关键词:时空视阈下的审美心胸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 审美心胸 自然时空 心理时空 形式时空
【摘要】:审美心胸表现为一种空明澄澈、通豁无碍的心境,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由的心理时空,是对自然社会时空秩序的超越。中国古代审美心胸理论关涉到三个层面的时空:"自然时空"、"心理时空"、"形式时空",这三个层面紧密关联,构成了审美时空的三个基本维度。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之间的根本对立,引发"心理时空"对"自然时空"的塑型与超越,这也是艺术审美发生的存在论依据,但"心理时空"还必须转化并落实到具体的意象符号亦即"形式时空"上。老庄的"虚静"说、佛禅的"空静"论均为审美心胸理论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但两者仅从哲学上对"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阐发,而对"形式时空",特别是审美时空三层面之间的共生相依关系并未作明确论述。魏晋以降,"虚静"("空静")说被后世文艺理论家用于诗文、书画等各个艺术领域,在庄禅的"道体时空"、"佛性时空"之外,拓展了审美意象的"形式时空",审美心胸理论才实现了从哲学到美学、艺术学的完美变身,并逐步得到充实与完善。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时空美学研究”(10CZW009)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2010年度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时空问题研究”(JD1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审美心胸理论(1)是中国古典美学及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先秦道家美学中,该理论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佛禅美学提出的“空静”说也为审美心胸论的丰富完善提供了较大的思想启示。新时期以来,学界有关中国古代审美心胸理论的研究日臻宏富与深入。综而论之,前贤的研究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的“审美心胸论”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胡雪冈;;我国古代审美心胸论[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徐一周;;浅议审美心胸与文学教育[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4 高建新;;“晵”与山水审美[J];美与时代(下);2010年10期
5 荆琦;宁静致远——中国山水画审美心胸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逄淑济;;中国古代审美心胸论——以柳宗元《江雪》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刘敏惠;;从比德到畅神——浅析魏晋时期审美心胸的转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8 徐一周;吴素萍;;文学教育在审美心胸的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8年09期
9 张子程;;论“兴”的现代美学价值[J];集宁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莹;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鉴赏论[J];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召际;中国“审美心胸”理论及其流变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1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9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