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的后现代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力量

发布时间:2017-11-17 11:14

  本文关键词:实践的后现代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力量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后现代转向 逻辑起点 逻辑结构 逻辑力量


【摘要】: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的逻辑结构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真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11CZW017) 华政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项目(A2801-13-00115)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我们这里所说的“美学逻辑”指的是美学的理论系统在内在的客观规律上必然产生的具有有效性、相容性、可靠性、完备性的推理思路或体系构想,它一般包括:逻辑起点、逻辑结构、逻辑构成、逻辑过程。不同的美学理论体系,由于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在逻辑起点、逻辑结构、逻辑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能;;实践的转化功能与文学艺术的转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玉能;;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玉能;;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的生成[J];云梦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195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95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5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