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曲: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
本文关键词:变奏曲: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
【摘要】: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职责是反抗和拒绝社会,而文化肯定着现代性,或压制人们,或重建社会,即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演奏着"变奏曲"。此变奏曲形成的原因,在于艺术坚守着批判职责,而文化随着社会的全面管制而退变为秩序的维护者,从而艺术与文化之间由和谐转变为对抗。此变奏曲拥有一个永恒主题——人的幸福,实现幸福的重任依靠艺术和文化,它们通过激发人的潜能而重建人格,进而重建社会。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项目“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二重奏”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JC751044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艺术与文化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思想中的两个重要元素,而审美现代性①与文化现代性②在不同理论家思想家园中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二重奏,不同的二重奏体现着差异的现代性思想,即二重奏成了探究理论家现代性思想的契入点。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文化的关系是变化的,现代性的初期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光,陈湘君;“解放想象力”:创造《聊斋》的“美学向度”[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2 许徐;;解读“韩流”:一次成功的文化转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7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梁丽;;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赵睿;;浅论短信的艺术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陈凡;李泽清;;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哲学初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红娟;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5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2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