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学研究历程
本文关键词:我的美学研究历程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观 黄海澄 美学修养 美学原理 生态辩证法 周来祥 超循环 生态美学 主体论 主潮
【摘要】:正我走进美学天地,要感谢黄海澄教授的引导。1979年至1983年,我两次系统地修读了他分别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高年级本科生、文艺学硕士生开设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美学原理",初步地形成了艺术、科学、哲学三位一体的美学修养。1985年,他升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时,推荐我接授美学课。我从此开始了美学的探索,尽管做了20年的教学管理,一直未敢丢荒专业,是因为前行的路上,有他的背影。我在美学的道路上,有些许的持续进步,当得益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我走进美学天地,要感谢黄海澄教授的引导。1979年至1983年,我两次系统地修读了他分别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高年级本科生、文艺学硕士生开设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美学原理”,初步地形成了艺术、科学、哲学三位一体的美学修养。1985年,他升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时,推荐我接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延龄;尚缨;;美学主体间性“转向”商酌[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蒋韬;;超越时空的美丑碰撞——波德莱尔与老子的美学观之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巴军;;钱钟书美学观二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黄桂娥,周帆;神秘主义美学观:“两个”维特根斯坦冲突的结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任昌荣;;刍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美学认识[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李丕显;;冯契美学观的逻辑进路和理论品格——兼与实践美学的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申康秋;;试论卢梭美学观及其当代意义[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8 石明洁;;浅谈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对中西方美学的几点影响[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张俊卿;;论王国维“非功利”的美学观[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3期
10 华耀忠;评析《西方文艺理论基础》的失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志宏;;从“人本质美学观”到“人智能美学观”的理论建构与阐释[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伟;;马克思主义视野:人类美学论纲[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春文;;母语世界的恋人与尴尬[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鲁晨光;;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一词的质疑[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洪安;儒家思想的美学观[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董刚;“隐秀”美学观的成熟与中古自然主义哲学的兴盛[N];贵州政协报;2006年
3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4 常智奇;建构自然整体 和谐论的美学观[N];文艺报;2005年
5 李希凡;一种新美学发展观的执着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7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曾繁仁;中西交流对话与当代生态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9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邢红静 苏州大学文学院;在学术文本中建立中国美学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左少峰;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淑娴;论安德烈·纪德的“纳喀索斯主义”美学观[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娟;论曾繁仁生态美学观[D];安徽大学;2013年
3 熊鑫;论王国维的人生论美学观[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汪静;庄子审丑美学观探微[D];贵州大学;2008年
5 林龙飞;“爱”与“心”的启示:克里希那穆提“人格自性”说的美学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许孝梅;生命与自由[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武桥;汉代儒家的生态美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海静;美丑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季;老庄生态美学观的当代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晓男;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7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2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