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本文关键词: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 美 审美 逻辑起点 本质力量 基本感性
【摘要】:西方美学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关于"美是什么"的争论。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源于其客体路线的理论迷误。只有从主体出发,我们才能为美学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首先,美学的核心概念不应是"美",而应是"审美";"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先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其次,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我们就会在"审美"中得到一种以"看"和"听"为典型形态的基本感性。这种基本感性便应该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卡西尔在《人论》中说,我们几乎可以在人的文化生活的一切形式中看到一个由外向观察到内向观察的过程[1]。这个论断是符合事实的。就哲学而言,这个过程体现为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也正是在实现这个转向后的主体路线中,哲学家们才能在为哲学奠定牢靠基础的工作上取得进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倩;;浅谈中国电影的美学滋养及美学研究的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6期
2 曹伟星;;美学的21世纪新视角——关于设立和研究感受学的建议[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12期
3 刘汉民;;美学研究要开创新局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俞吾金;美学研究新论[J];学术月刊;2000年01期
5 张凌云;从审美探讨美的本质——德国古典美学学习札记[J];中州学刊;1988年04期
6 杨存昌,,李乾坤;山东省美学学会学术讨论会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索晓霞;21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议题──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8 阎国忠;;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9 杨维娜;;朱光潜前期美育思想成因探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张强;;论精神与自然美[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红运;;《水浒传》妇女群象审美新探[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周显昌;;浅谈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中的审美[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4 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王晓棠;;要培养观众的审美[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7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赵志英;;中国体育美学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2 齐峰;建构时代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王琦;泛娱乐时代需要怎样的文学精神[N];文艺报;2008年
4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5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新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万迎春;把握机遇 拓宽领域[N];云南日报;2008年
7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8 肖世敏;关于《审美疲劳》与美学研究问题[N];文艺报;2004年
9 肖林霞;审美与艺术的当代审视[N];甘肃日报;2003年
10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3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郑宜庸;审美之难——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5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郑继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探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永军;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明明;河北梆子唱腔唱法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3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丹;土家族木制家具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程云华;虚拟工业设计及其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石远鹏;论大学校园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虎;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婷婷;我国电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范瑞红;殷商王畿故地《诗经》“风诗”与殷商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海燕;在“历史”与“现实”间深思与言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9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2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