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巴黎手稿》看马克思的“女性身体”阐释

发布时间:2017-11-26 12:31

  本文关键词:从《巴黎手稿》看马克思的“女性身体”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女性身体 身体异化 感性原则


【摘要】:笔者认为,女性身体的解放对女性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透过分析马克思《巴黎手稿》这一经典著作,发现马克思对"女性身体"做出如下阐释:第一,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身体异化的社会状态,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女性身体"沦为"机器"、"商品"和"被消费"的境遇;第二,从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阐发"女性身体"的存在应遵循"感性原则",认为"女性身体"是有"生命的、现实的和能动的"存在。这样的一种阐释,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曾在《太行日报》看到一篇题为《透过身体的解放实现社会和精神的解放》的文章,看后很受启发。文中提出“妇女解放”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要看女性身体的解放程度,即是否还存在依附于男性的伤害女性身体天然状态的现象;二是要看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即女性是否能够自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新;;美和“美的规律”是劳动创造的吗?——兼谈对马克思《手稿》的理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曹俊峰;;论马克思“美的规律”的适用范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陶冶我;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理解[J];文史哲;1962年05期

4 章建刚;理解马克思的一次积极尝试——读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5 庄锡华;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J];学海;1997年06期

6 冀志强;;寻找被遮蔽的美学精神——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吕世民;;论马克思不平衡关系理论与艺术进步原则的特殊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潘必新;美是一种价值──浅说马克思关于美的思想[J];哲学研究;1995年05期

9 安员,郭声健;马克思美育思想初探(上)[J];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06期

10 王金胜;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其昌;;美学与知识经济时代[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伟;;类美学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6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6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黄力之;审美抗御“物欲症”[N];人民日报;2010年

8 南开大学 侯杰 姜海龙;西方学者的身体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强;走向美的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琳;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冰初;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汉芸;从人性和谐美论席勒活的形象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进;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D];贵州大学;2006年

7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顾颉;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的生产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丹丹;当代审美泛化的现状、解构及其走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9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29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