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环境美学与日常自然审美

发布时间:2017-11-28 09:02

  本文关键词:环境美学与日常自然审美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美学 日常生活 自然 审美模式


【摘要】:卡尔松明确提出环境美学涉及的两个重要问题是"欣赏什么"和"怎么欣赏"。结合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日常自然审美经验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人们在选择自然审美对象时不仅需要敏锐的身体感知,而且也受其情感、经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审美方式并不是单一的静观无功利模式——对象模式,而是混融性的审美模式,包括景观模式、参与式的自然欣赏模式等。明晰了"欣赏什么"和"怎么欣赏"的理论实质,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日常自然审美行为既体现出人类获取美感的合理性,同时也蕴含着影响生态环境的某些危险性。我们应该吸收借鉴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更应审慎地选择我们欣赏的对象和欣赏的方式。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人们一直试图寻找与环境和解的恰当途径,使人类能够在和谐美丽的环境中悠然持续地生存下去,因此,环境美学这样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科,愈来愈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但环境美学毕竟仍然处于开端时期,所以,很多学者就环境美学的概念、审美方式以及与伦理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红梅;自然全美——一个令人置疑的环境美学观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彭锋;;环境美学的审美模式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宛小平;;从新发现朱光潜画论“残稿”看其绘画美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朱安迪;;论文学创作的灵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周方;;试论东坡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审美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朱静仪;;定势心理的中介论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于珊珊;;浅谈中国书法的抽象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9 薛星星;;从朱光潜看第一次美学大讨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孙玉石;;朱光潜关于解诗与欣赏思想的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刘悦青;胡维平;;彝族服饰图案及色彩在丝巾上的运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5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霍永丰;影视传媒教育中的审美幻象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伟平;人间幸福的执著追求[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丽平;动画创作中的灵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郑玺;交互式电子积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翔;帕格尼尼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情感共性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晶红;论情景喜剧的审美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林秀;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锋;自然全美: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观念[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彭锋;“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评卡尔松的“肯定美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妮;;环境美学视阈内的城市问题研究——“环境美学国际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学会襄樊年会”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2期

2 陈国雄;;环境美学的建构性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陈望衡;;试论农业审美愿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美学[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4 聂春华;;试论环境美学中的身体问题[J];中州学刊;2012年05期

5 杨兆三;;满架蔷薇一院香——环境美学漫笔[J];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02期

6 陈望衡;;环境美学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N.费希尔,刘可欣;从美育到环境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赵冬初,李连英;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王卫东;环境美学的学科定位[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10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望衡;;培植一种环境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李丽;唐猛;;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城镇化建设[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劲松;环境美学:不仅仅是审美之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希;环境美:用感官去体验,还是用理性去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王希;美,很远,又很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赵秀福;天地有大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馨尹;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张婷;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龙门阁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33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3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5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