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到马克思:两种美感经验的历史性对照
本文关键词:从康德到马克思:两种美感经验的历史性对照
更多相关文章: 美感经验 康德美学 理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验主义 现实生活 美学思想 历史性 审美活动 主体性地位
【摘要】:正美感经验是现代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至康德,关于美感经验形成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观念,即美感经验是一种无利害的愉快经验。康德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所坚持的两种极端,但从根本上看,康德仍然没有走出理性主义的窠臼,为了弥补理性主义本身的不足,康德承认了客体是可以脱离先验的一种存在,并且吸收了经验主义的某些因素,使得客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美感经验是现代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至康德,关于美感经验形成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观念,即美感经验是一种无利害的愉快经验。康德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所坚持的两种极端,但从根本上看,康德仍然没有走出理性主义的窠臼,为了弥补理性主义本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洁华;;美感经验的完结?——当代英美美学的基源问题与儒学的诠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朱立元;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4 黄健云;;当代美学视域中的美感[J];山东文学;2009年05期
5 张在林;;理性的富有和美的贫困——康德美学的再批判[J];学习与探索;1983年05期
6 杨守森;;康德论“自由想象”——读《判断力批判》[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1期
7 张凤;;从康德美学透视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J];价值工程;2010年28期
8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J];文艺研究;1982年05期
9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彭立勋;;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的演变和特点[J];南方论丛;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志荣;;论康德前批判与批判时期美学思想的关系[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道庆;探究康德美学心路的一部力作[N];文艺报;2011年
2 岳介先;自然与自由观念如何向美学生成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观念即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5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元骧;保持人的独立和尊严[N];温州日报;2011年
6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7 薛永武;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N];光明日报;2004年
8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9 刘悦笛;当代全球美学的“文化间性”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陈遵沂;境界向往中的哲思与审美[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建平;趣味与德性[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s,
本文编号:1234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