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28 17:01

  本文关键词: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尼采 唯意志论 鲁迅 朱光潜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摘要】:对人类和世界本原、对人生意义和自由的探索,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圣贤和哲学家们苦苦思索的终极命题。作为唯意志论思想的奠基人,叔本华撇开传统哲学的心物二分的认识论路径,从人性的需求和审美的角度审视世界和人的自由,他指出,意志是充斥着整个宇宙,无根据、无目的、无止境的追求,是永不停息的欲求和冲动,生命意志构成了世界的本质,生命意志的客体化创造了全部表象世界。由于意志及其满足的无尽性,人生注定是痛苦的,解除痛苦的最终途径只能是通过死亡否定意志,而艺术能够使人暂时挣脱意志、欲望的束缚,忘却个体性和自我,在审美享受中获得片刻的慰藉。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意志本源和生命意志本体论的思想,但他从根本上反对通过否定意志来获得生命意义和人生自由的主张。尼采认为,生命意志是积极创造、战斗不止的永恒冲动和本能,人生痛苦并不可怕,恰恰是锻炼、彰显生命意志、推动人生创造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生命意志绝不是什么“适者生存”式的被动适应和自我保存,而是“追求力量的扩展”,是争优势、争发展和争强力的“强力意志”。超人查拉图斯特拉是强力意志的集中代表。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和超人学说竭力反对叔本华对人生持有的的悲观态度,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战斗气息,在关注和改造人的同时,也充满着矛盾和糟粕。 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唯意志论的本体论之上的,以酒神精神为根基,以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统一为譬喻,追求强力意志、永恒创造,反对理性至上、知识万能和颓废平庸,赋予人生以美学意义和艺术情趣,充满着人本情怀、战斗气息和辩证法思想。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尼采唯意志论思想的主要来源、基本思想,述评了尼采强力意志、超人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了尼采唯意志论美学观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了尼采唯意志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尼采是一个以文学的方式表达政治理想的文学家、思想家,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悲剧的诞生》中,其特点是以正视人生苦难、肯定生命意志为核心,以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立统一为主线,给生命以形而上学的根据和慰藉为目的,深入分析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对立统一及其带来的希腊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希腊各类艺术的基本特征,重点揭示了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实质,探讨了艺术与人生、与国家精神的关系,提出,要大力弘扬酒神精神,发挥艺术特别是悲剧的作用,激励人,塑造人,改变人,创造人,反对理性至上、知识万能和颓废平庸,期翼德意志精神的复兴。 第二章介绍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的影响。鲁迅对尼采开始发生兴趣,起源于留日期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鲁迅接触尼采思想的开始和最重要的著作。酒神精神对青年鲁迅思想影响犹大,他把推进自由、自强、自立的个性解放,弘扬勇于创造、敢于战斗的猛士(超人、酒神)精神当作达到“立国”、“立人”、民族解放乃至社会解放的途径,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留日时期的几篇著作中,集中起来可概括为:尚精神、非物质;尚自由、抗压迫;尚个性、期超人猛士。伴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鲁迅对尼采思想逐渐疏离甚至批判尼采思想中的糟粕,但他不迷信任何权威,追求真理、渴望自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情怀贯穿一生。 第三章介绍朱光潜对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的吸收与创新。朱光潜把日神和酒神从尼采语境中剥离出来,使酒神屈从于日神,以日神来点化酒神,扬弃了尼采的美学观来构建自己的艺术人生观和文艺观,探讨了“距离说”、艺术欣赏与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等问题。在尼采那里酒神精神是最为根本,而在朱光潜这里日神精神则是最为珍贵,酒神最终屈从于日神,人应该以日神的心态对待人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将现实生活艺术化,在忙碌的生活中懂得怡情养性,赋情感于形象之中,通过艺术形象来获得心灵的解脱,在艺术的王国里获得精神的自由。 第四章从人生经历和人生取向的角度分析比较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影响的不同以及本文研究的当代意义。 总之,尼采唯意志论思想之于现代中国的主要意义,一方面在于他给鲁迅这样的意在扫荡社会弊端的战士提供了精神鼓舞,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像朱光潜这样致力于学术文化和人之精神建设的知识人拓展了生命意义之源,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主体性的觉醒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修永;;强者的焦虑:重审尼采的审美现代性批判[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2 徐志福;;陈铨概说:清晰的一生与沉重的二十年[J];蜀学;2010年00期

3 汪晓晴;;也谈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6期

4 陈柯伟;;鲁迅对尼采的批判与继承[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陈柯伟;;鲁迅对尼采的批判与继承[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6 晋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评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张典;;尼采思想的演化[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陈玉清;;论博尔赫斯小说对意志力的推崇[J];黑龙江史志;2011年14期

9 詹春花;;现代性背景下的“鲁迅与尼采”——亦论鲁迅对尼采的接受[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蒋阳;;论法国新尼采主义生命哲学的理论特征[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2 欧阳谦;;“让我们像孩子一样的舞蹈”——尼采的“反基督教通告”[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修义;;尼采非道德主义辨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4 修斌;;德国哲学研究时期的王国维与日本——以王国维的尼采研究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6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镇淹;;西方思潮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9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10 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内圣外王”的演绎[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尼采的道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云也退;体悟思想巨匠的灵与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李静韬;我看尼采[N];北京日报;2001年

4 钱理群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的真谛[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N];学习时报;2008年

6 邢贲思;“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N];北京日报;2003年

7 王岳川;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向坤茂;文艺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文艺报;2007年

9 朱铁志;广告献疑[N];学习时报;2007年

10 张汝伦;出版重镇 学术津梁[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院成纯;论尼采的生命学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5 戚尔达;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7 朱鸣华;爱者无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明信;鲁迅与李光洙文学观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金香;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1年

2 罗勇;关于尼采技术文化批判思想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羚维;生命的拯救——尼采身体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郭彩凤;审美视野下对尼采修辞语言观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建志;尼采反现代性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明;论尼采“重估一切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亭;纪伯伦对尼采的接受与疏离[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文超;论尼采的师生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先钰;尼采道德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斌;尼采的生命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4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4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