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检讨——美的范畴研究系列之二
本文关键词:“崇高”检讨——美的范畴研究系列之二
【摘要】:"崇高"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范畴。与中国美学较少直接论述"崇高"美不同,从朗吉弩斯、艾迪生、荷迦兹、博克、温克尔曼、康德,到席勒、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利奥塔,西方美学论"崇高"形成了一个强大而丰富的传统。本文对此细加辨析与整合,并在与"壮美"差异的比较中,揭示"崇高"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巨大的、积极的肯定性价值的,能体现无限、唤起无限想象的,与审美主体处于一种矛盾、对立、冲突状态的,适合引起包含着痛苦、恐惧、震撼、敬畏和仰慕的乐感对象,对人们重新准确认识"崇高"的美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乐感美学”(14FZW004)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如果说“壮美”与“优美”是一对相互对待的美学范畴,“崇高”与“滑稽”则是另一对相互对待的美学范畴。与“壮美”与“优美”形式与内容之间、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处于协调状态、引起审美主体不包含痛感的和谐的愉快感不同,“崇高”与“滑稽”恰恰以形式与内容之间、对象与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骅;;文化场与视觉艺术的传播[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2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5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6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238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3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