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文艺教化思想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的文艺教化思想
【摘要】:先秦儒家揭示了"艺德相通"的本然性,阐释了"以艺进德"的可能性,分析了文艺的政治教化价值、道德教化价值和个体修身价值,从统治者、创作者和欣赏者角度分析了如何实现文艺的教化价值。他们的思想启示我们,艺术不能"去道德化""非意识形态化";艺术教育要强调其人文教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诗性教化"。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2年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先秦儒家的美学是典型的伦理型美学,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是其理论主线和价值主旨。他们的文艺教化思想奠基了中国历史上“文以载道”“崇德尚艺”的文化传统,2000多年来虽然不断地得到注解或修正,也不时地遭受争议或批评,但总体看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认真研究这份思想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国强;董说“问天”与屈原“天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的华夏文化审美底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4 王乐琼;杨维平;晏群;;论我国传统灯具设计中的文化意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王耀臣;;人生坎坷理想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李海申;;当代大学生艺术修养之窥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8 曹军英;;论方文山歌词中的文化意蕴[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杨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2年09期
10 李志珍;;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作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俊良;;注重人文关怀 培养人文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何征;;陶艺归真,返于环境——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波;;被遗忘的色彩——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欣丛;;基于校园偶像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7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程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缪小亮;新时期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虹;软装饰之于室内空间设计的语义效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铮;高校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孙健;新媒体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彭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鄯爱红;试论荀子乐教与成人之道[J];孔子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应常;;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J];广西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2 李经元;;评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J];管子学刊;1990年02期
3 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0年06期
4 陈科华;先秦儒家体育哲学思想述评[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5 杜德栎;《学记》学习原则浅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孙实明;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论[J];理论探讨;1992年01期
7 林存光;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论[J];管子学刊;1995年03期
8 许亚非;析孔孟荀的义利观[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9 陈爱珠;重义轻利,,鉴古启今——先秦儒家义利思想探说[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10 孙聚友;先秦儒家之人道观探析[J];齐鲁学刊;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温克勤;;先秦儒家伦理精粹与中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李锐;;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与21世纪新人[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涛;;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批判与继承[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9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梅汝莉;李生荣;;先秦儒家与科技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5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郭沂;儒学当代发展的回顾和展望[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9 韩喜凯;吸取儒学思想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乐爱国;孔孟儒学与科技[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10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尚伟;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王彬;先秦儒家师道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汪三汝;先秦儒家德育智慧及其现代启示[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文之峰;巴别塔的建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康华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设计及其理论困境[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晓飞;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云云;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成相如;先秦儒家的命运观[D];苏州大学;2010年
9 蒋龙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袁晓晶;先秦儒家对“礼”的精神生命之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439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