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精髓
发布时间:2017-12-02 11:24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精髓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美学 天人合一 中和之美 无用之用 气韵生动
【摘要】: 本文从四部分论述了中国美学的精髓: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命题,它在不同时代、不同代表人物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但是总体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自然界的规律,人性即天道,人生的理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与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中国美学之中。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出于和,以和为美。“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表示的是事物的多元对立统一的辩证和谐。“和”不是事物的无矛盾、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包容诸多矛盾关系在内的和谐统一体。在构成“和”的诸多矛盾之间。作为中国美学的类型,“中和之美”的原则首先以天地万物、主体的审美心态之和及主客体的相亲相和为美,其次认为事物的和谐状态是达成美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传统美学遵循“和而不同”的原理,极力达成和的状态。 “无用之用”的美学思想对应着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美的本质所在。它把美与自由联系在一起,在维护人格独立、追求生命自由上,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生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真正自觉。 生命美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典美学渗透着深刻的人性内容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富于一种深邃的生命意味。在中国古人那里,艺术、审美和人的精神、气度、灵魂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美的目的的“生命之美”,其核心和精髓就是“气韵生动”这一范畴。因此,“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是文学艺术所追求的完美存在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富兴;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J];江海学刊;2005年01期
2 刘悦笛;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J];美与时代;2005年01期
3 王振复;;中国美学范畴史研究的一点思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薛富兴;;越殊而共:浅谈中国美学的自我深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本文编号:1244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447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