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真理性”问题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真理性”问题
【摘要】:朱光潜在其心理美学思想的构建过程中,学界往往将研究的视野投向其美感经验论的研究中,着重于其美在美感经验中获得规定性的思想,而忽视了其思想中更为重要的一面,即美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审美的真理性问题。在朱光潜看来,美是人的生命之真的持存,是生命应然的存在状态。
【作者单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兢兢业业,笔耕不辍,为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其思想建构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时期,因此现代性的观念在其思想中有鲜明的表现,尤其重要的一点即是对“生命问题”的重新探求。换言之,朱光潜在其美学思想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紫华;“美无本体”论——兼论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和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6 余永林;;“席勒元素”与政治自由[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7 高红樱;;论环境审美价值的特性[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8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季春燕;论艺术班的诵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4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朱光潜的美感经验——之“心理距离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钱念孙;“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3 徐镜心;;西方美学在中国——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有感[J];发展;2009年12期
4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杨立民;;情趣·意象·形相的直觉——朱光潜“境界”观谈片[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6 钱念孙;朱光潜的“形象直觉说”及其与克罗齐的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赵庆麟;;美是情趣的表现——对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述评[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04期
8 程代熙;朱光潜与克罗齐──谈书札记[J];理论与创作;1995年05期
9 孙孝峰;;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审美分析二题[J];理论建设;2010年01期
10 王德胜;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疑;;论朱光潜“美感经验”说的局限及其根源[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陈荣昌;;论“枫桥经验”的生命力[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薛蓉;冯宁;;论缩微工作的生命力[A];2003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大陆地区代表部分)[C];2003年
8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戴日广;赵朝利;王培增;;村老协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李杰;宋立荣;;MTT法应用于藻类生命力评价可行性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 翌 林 琳;中医之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露耘;“没有市场的创新没有生命力”[N];四川日报;2006年
3 记者 闫莹莹 柯颂 黎旭升;从争创名牌到壮大名牌[N];中山日报;2006年
4 一帆;技术终将被市场打败[N];青岛日报;2007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叶勇;“衣食住行”最具投资生命力[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赵成林;盛世写华章 老树著新花[N];光明日报;2008年
7 李大刚;鱼苗如何安全下塘[N];中国渔业报;2007年
8 徐德友;关键在绩效导向与生命力[N];工人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蒋秀娟 实习生 雷柳倩;手机拍电影会有生命力吗?[N];科技日报;2006年
10 首席记者 于航;确保规范、客观、公正 让“比选”具有长久生命力[N];牡丹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年
4 任珊;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7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8 刘建湖;舰船非接触水下爆炸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D];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2002年
9 全怀周;企业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5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7 宋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8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曹莹;朱光潜三十年代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4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449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