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波德莱尔到马尔库塞——现代人形象谱系及其审美之维

发布时间:2017-12-03 04:26

  本文关键词:从波德莱尔到马尔库塞——现代人形象谱系及其审美之维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 现代人 谱系 审美之维


【摘要】:现代性的展开使现代城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在这一语境下,波德莱尔、齐美尔、克拉考尔、马尔库塞等西方思想家对都市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及其审美内蕴展开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对现代人形象谱系的深入剖析可以为现代性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反思当下的生存境遇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理论的关联研究”(10CZW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现代性的展开使现代城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现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在这一语境下,波德莱尔、齐美尔、克拉考尔、马尔库塞等西方思想家对都市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展开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循着西方思想家们的足迹,挖掘现代人形象的谱系,探究现代人形象的审美内蕴,可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科;;无尽虚空与死之花火——从松尾芭蕉的中国式误读浅谈现代性中的虚无绝望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允春喜;;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宁乐锋;;查尔斯·泰勒的双重意蕴的个人主义评析——兼析社群主义的整体本体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首作帝;;“幻象的残象”——中国新文学“故乡”母题情势特征审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李娟;;鲍曼的知识分子角色危机论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3期

6 周晓风;;现代性、区域性与20世纪重庆文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权麟春;;多维视野的宽容:由校园安全生发[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8 廖清胜;;现代性价值:从“实体之自由”到“关系之和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韩廷俊;;论十七年短篇小说的性欲叙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季玢;;身份的困惑与表意的焦虑——论赵树理“合作化前后”的小说创作[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长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龙扬志;;一个未完成的现代化方案——试论40年代袁可嘉的新诗理论建构[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杰;;传统认知图式和现代性体验:近代都市交往中的意外后果——以1920年代“社交公开”运动为中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5 刘涛;杨有庆;;社会化媒体与都市空间的社会化表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6 贾明;;大众文化:现代都市的文化主潮——兼论文化与城市的关系[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蒲琳;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郭艳英;试论《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性[D];南昌大学;2010年

5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8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郭春明;孤独意识的时代凸显与现实关切[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马康婷;逃离是救赎[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绍华;1919-2000:波德莱尔在中国[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刘波;波德莱尔与法国浪漫主义思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师华;波德莱尔——“众人的良心”[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刘波;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波;《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6 颜青;;波德莱尔诗歌的伦理意义探析[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7 刘良吉;;纨绔及其意义——福柯与波德莱尔[J];江汉论坛;2007年03期

8 刘辉成;;论波德莱尔的颓废美思想[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刘波;尹丽;;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凌鸿;;波德莱尔恋曲变奏[J];法国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佳;;波德莱尔散文诗中的叙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曾靖皓;《回忆波德莱尔》:勾勒手捧“恶之花”的诗人[N];文艺报;2011年

3 张泠;枷锁中的波德莱尔[N];南方周末;2004年

4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N];学习时报;2011年

7 韩猛;批评的真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曾靖皓;手中捧“恶之花”的诗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罗岗;庸俗的“颓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陆扬;游荡城市的记忆[N];中华新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亮;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贵州大学;2009年

2 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4 苏丹;遮蔽与重现[D];南昌大学;2008年

5 初金一;俄国文学视野中的波德莱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英娟;波德莱尔及其诗歌的“忧郁”基调[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思远;论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反省意识[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邓婷;论波德莱尔作品中的现代性体验[D];湘潭大学;2014年

9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沙仁图雅;新艺术的先驱——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7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47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