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一个重要的美学话题
本文关键词:劳动:一个重要的美学话题
【摘要】:劳动在中西美学论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关涉到美的根源、美的本质等重大美学问题,因此从历时性的维度对劳动进行一番学术梳理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劳动在中西不同的历史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美学样貌。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观念的学术反思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和研究”(批准号:12JZD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2.5
【正文快照】: 劳动在中西美学话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有时甚至关涉到美产生的历史根源、美的本质等重大美学问题。因此,对劳动进行一番美学意义上的学术梳理是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的。一中国自庄子最早提出“技进于道”的美学思想以来,人们便开始第一次从美学的视域来研究劳动技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高华;;马克思的劳动观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从阿伦特的视角看[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吴时红;;康德“崇高论”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曙辉;赵庆杰;;康德与生态女性主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张利群;张逸;;花山崖壁画的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胡万年;康德与冯特的科学心理学[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孙斌;;从启蒙之光到虚拟世界——从流亡者阿多诺谈起[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年00期
7 张利群;张逸;;花山崖壁画的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1年00期
8 胡玉鸿;;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张秉福;论想像力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晓牧;;退化的嗅觉与审美[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淑芹;;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学分析[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寇东亮;;作为公民意识的“以人为本”[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4 徐刚;;“劳动崇拜”与“劳动乌托邦”的叙述——社会主义时代的劳动与文学[A];未来生长点·艺术手册·2014[C];2013年
5 郑和生;李茜;;隐性知识如何表达——论法官培训的定位反思与制度构建[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贞山;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1年
8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姜淼;自由与权利—康德政治哲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2 曾耀农;实践美学开放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庆卫;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曾耀农;论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邵滢;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丕显;实践美学的时代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社教;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实践美学[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田智祥;;质疑“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全田,付静;对实践美学的反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中国化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黔;;实践美学的现象学维度[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薛富兴;;李泽厚前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7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李志宏;在“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如同水中捞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栗永清;“伟大的诗”与“超越”之思[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4 周敏;马克思实践观视阈下中国当代实践美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5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8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