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伽达默尔对主体性美学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7-12-16 19:25

  本文关键词:伽达默尔对主体性美学的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性 伽达默尔 对话 视域融合 主体间性


【摘要】:近代西方的主体性美学转向对人的美感和审美意识的探究,相比于古代的那种专注于美本质研究的客体性美学,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主体性美学在现代遭遇了巨大的理论困境,因为它仍然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何以可能"和"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在现代西方,以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美学家们对主体性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在对解释学对话、视域融合、艺术游戏等一系列概念的阐述中,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转向了一种主体间性的美学思路,实现了从主体性美学向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转向。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期伽达默尔诠释学美学研究”(12CZX078)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后期伽达默尔解释学诗学研究”(10YJC751095) 2010年度广州大学青年博士专项课题“地方性诗学知识的现代性维度”
【分类号】:B516.5;B83-0
【正文快照】: 一、近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和美学的危机西方哲学史有一个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演变轨迹。[1](P379-383)客体性哲学认为,在我们人类世界之外有一个独立自在、客观不变的客体,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去发掘和认识客体对象后面的本质属性。古希腊哲学是客体性哲学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6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7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297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97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