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访李泽厚教授

发布时间:2017-12-21 13:55

  本文关键词:访李泽厚教授 出处:《美与时代(下)》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李泽厚 老师 中国古典美学 科罗拉多 马克思实践观 大学生 研究生 哲学 车子 小路


【摘要】:正车子进入科罗拉多州的玻顿小镇,寻找通往李泽厚家的小路,我生怕弄错,舒建华——我的同伴,说不会错,美国的屋子都有门牌,好找。建华是我当年在浙大指导的研究生,来美国发展已是十多年了。果然,我们顺利地寻到了通向李泽厚家的小路。小路边一排排别墅,屋前繁花似锦,非常漂亮。路不宽,转了个弯,很快,到了。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车子进入科罗拉多州的玻顿小镇,寻找通往李泽厚家的小路,我生怕弄错,舒建华——我的同伴,说不会错,美国的屋子都有门牌,好找。建华是我当年在浙大指导的研究生,来美国发展已是十多年了。果然,我们顺利地寻到了通向李泽厚家的小路。小路边一排排别墅,屋前繁花似锦,非常漂亮。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宝树;要重视人类学本体论的研究——读李泽厚哲学美学论著扎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张志扬;;李泽厚与“审美代启蒙”[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3 贾明;;评《美的探索》对李泽厚美学观点的批评[J];学习与探索;1981年06期

4 陈引驰;;文化的现实选择与美学的意识形态性[J];学术月刊;1993年11期

5 侯宏堂;;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6 陈炎;;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J];学术月刊;1993年05期

7 陈炎;再论“积淀说”与“突破说”——兼答朱立元、陈引驰先生[J];学术月刊;1995年01期

8 樊德三;;李泽厚五、六十年代美学思想概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徐振玺;;美育视野观照下的“情本体”[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10 李庆本;;原始儒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确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舒平;一代启蒙者的悲剧情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邓军海;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亟须解决的三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6 李希凡;一种新美学发展观的执着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8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10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方磊;李泽厚“情本体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3 包妍;意识形态下的美学突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7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9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佳翼;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马钰滢;李泽厚近二十年美学思想的变化与坚守[D];暨南大学;2013年

3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华;李泽厚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晖;论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D];苏州大学;2010年

7 施依秀;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官振;李泽厚情本体论的现代性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9 赵炯俊;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美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15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5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