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育》杂志看李金发美育思想
本文关键词:由《美育》杂志看李金发美育思想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本论文从美术学学科角度对雕塑家、诗人、教育家李金发进行研究,通过对李金发创办的《美育》杂志的深入剖析与解读,进而对李金发美育思想进行整体讨论和研究。李金发在诗坛上以“诗怪”著称,其在雕塑方面的艺术成就也被人们所熟悉和承认,而他在美育方面所做的探索却往往被忽视。论文从这一问题入手,以《美育》杂志为基础,从李金发思想发展过程中提炼美育思想作为研究重点加以分析。力争由细节到整体来把握李金发的美育思想,展现其思想在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大背景下的独特性,深入挖掘李金发美育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6;B83-0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韶;深文隐蔚 曲径寻幽——“怪异”“难懂”与李金发的诗艺特征[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2 洛奇;读李金发《晚年诗文两篇》[J];新文学史料;2001年02期
3 张德明;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表达——论李金发诗歌的现代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芙鸣;异域生活对李金发象征诗歌的影响[J];理论与创作;2004年04期
5 阎明俊;论“诗怪”的“怪”——李金发及其象征诗艺术特色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6 陈厚诚;“现代派”中的波德莱尔声调──李金发三十年代诗歌创作简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宾恩海;一种新奇怪丽的生命情调的选择──试论李金发诗歌的艺术个性[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朱寿桐;李金发与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传统[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陈希;选择与变异——论李金发对象征主义的接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吴思敬;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云;;李金发与罗丹[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杨超;;论李金发诗歌的哥特式风格[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松建;;文下之文,书中之书:重识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论述[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新书导报[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周逢琴;;一部原生态的现代诗歌史——评沈用大《中国新诗史(1918-1949)》[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6 张洁宇;;作为诗人的沈从文——兼议新诗史研究视野问题[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小如;张丽军;;何以“朦胧”:审美的退化——关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之“朦胧诗”的反思性对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8 西渡;;重围中的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与新诗关系的一种观察[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怡;;艾青的警戒与中国新诗的隐忧——重审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姿态[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永;;诗人传记:作为文学史的互文[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丘峰;“诗怪”李金发及其创作[N];文汇报;2000年
2 夏和顺;李金发:“微雨”中踯躅的“诗怪”[N];深圳商报;2010年
3 姚玳玫;在诗人与雕塑家之间[N];文艺报;2001年
4 ;怀念父亲李金发[N];文学报;2000年
5 特约记者 郑毅;寻找神秘鱼龙[N];孝感日报;2007年
6 何联杰 孙秋珍;一场世纪文化盛会[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记者 王喜春邋王金法;胜利名师带高徒育英才出人才[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军;一个客家名人与一座城市的文化史[N];梅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小伍 方宗根;直挂云帆济沧海[N];安徽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王长河;马川新村移民喜收第一季小麦[N];平顶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欣欣;美术背景·艺术理念·诗歌创作[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鹏;海上唯美风:上海唯美主义思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晓萍;境界与精神[D];浙江大学;2012年
4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王书婷;为情感赋形:新诗节奏与意象的理论与实践(1917-1937)[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齐磊;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洪华;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晋;由《美育》杂志看李金发美育思想[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林发平;雕塑家李金发[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 Kalina Alina(阿丽娜);法国象征主义对李金发和马克西姆·瑞斯基诗歌影响的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4 夏新凤;论李金发美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河红联;中韩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黄锡禹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6年
6 王萌;李金发诗歌的传统与现代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周彦臻;一个被分成两半的缪斯[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佳人;艺术创作与身份意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松滨;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歌[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陈义景;病态美:李金发、李贺生命意识之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7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1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