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大我”与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意境”“中和”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09:31

  本文关键词:“生态大我”与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意境”“中和”关系研究 出处:《泰山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大我 审美范畴 意境 中和


【摘要】:生态文化的建设应从对各种中心主义的争论中转向对人自身的反思中来。深层生态学提出的"生态大我"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生态大我"的本质是自我认同模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意境"与"中和"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大我"的认同模式和精神诉求,丰富了"生态大我"内涵,从而启发生态文化的构建。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should turn from the argument of various centralism to the introspection of man itsel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big ego" proposed by deep ecology is a good attempt. The essence of "ecological big me" is the change of self identity model.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category,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Neutralization", well reflect the identification mode and spiritual appeal of "eco ego",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eco ego" and inspi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
【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3XJQ018)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态大我”在人文领域,对生态问题的讨论虽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依然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成为话语权力的角逐场。不同流派对于生态危机的根源有不同的见解,但基本都认为是某种中心主义导致的。比如是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于是,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维明,陈静;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J];中国哲学史;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存发;;论儒家美学与传统艺术精神——兼论杜甫诗风[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01期

2 刘亚男,余作胜;意境审美心态四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3 常娟;试论庄子自然美学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启发[J];艺术百家;2005年02期

4 姚君喜;意境形成的哲学基础探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秋影;;庄子美学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2期

6 耿沛甲;;从中国古代服饰初窥中国古代美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1年07期

7 张沭宁;虚实相生与意境的形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黄艳兰;;崇高与壮美:中西两种审美范畴的异同[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9 薛富兴;意境初探[J];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10 王兴华;中国美学“意境论”新探[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徐大威;;试论审美形态的特定性——审美形态及其相关易混概念辨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长北;;大象之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系列论文之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宛小平;;金岳霖《知识论》中的美学思想初探[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昌舒;;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2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3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4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5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6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N];贵州日报;2008年

7 吴中胜 张燕;建构中国自己的审美学[N];文艺报;2009年

8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再林 李军学;身体美学:西方与中国[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2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5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7 黄石明;论“中”: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4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林青松;审美的弱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平盼盼;叶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12年

7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45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45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