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庄子自然美学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启发
本文关键词: 庄子 自然美学 意境 出处:《艺术百家》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庄子的美学以自然为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思想使“意境”理论形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征以及富于形上意味的生命感和宇宙感,显示了庄子美学对“意境”理论的深远影响。
[Abstract]:Zhuangzi's aesthetics takes nature as the beauty and pursu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thought makes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 and sce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void and the reality, as well as the sense of life and the cosmos which are rich in the sense of form and the sense of the universe. It show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Zhuangzi's aesthetics on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安徽省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基金资助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论中的重要美学范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美感特征和审美形式。它是“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所表现出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最终成就的“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1]简而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贵;自然的意义——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自然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5期
2 肖鹰;中国音乐美学的背反原则:乐与非乐[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3 吴晓枫;;现代与历史相遇的诗性审美空间——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永恒魅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熊修雨;当代性写作与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观[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黄芝栋;孟浩然和魏晋名士风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李雁华;中西方古代“和谐”观念之我辨[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魏煌;;劫夫创作的毛泽东诗词歌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张国俊,张瑞年;论唐宋艺术散文的特征及不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李亮伟;论王维的资质禀赋与文艺才情[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王志清;“思无邪”诗学模式的审美缺陷及负面效应[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天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钟庆忠;;花文化效应成就了百万葵园[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5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9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静;理学背景下的《诗集传》阐释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凌云;程嘉燧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爱国;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潘亚茹;对欧阳子作品的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雪峰;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周密;戈达尔电影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莉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倪井如;浅谈现代绘画的装饰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邱月;儒道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生态景观设计中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文心雕龙》与老庄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皮朝纲;庄子美学思想管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姜光斗 ,顾启;《庖丁解牛》讲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1期
4 李寿章;庄子关于真理标准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J];齐鲁学刊;1980年02期
5 陆永品;《庄子》与现实主义问题[J];齐鲁学刊;1980年04期
6 顾易生;《庄子》的散文艺术与思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7 郑振坤;;对庄子体育思想的研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卡戈;;《喻老》中的“杜子”应是“庄子”之误[J];学术研究;1980年03期
9 张志岳;;文学上的庄子[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3期
10 董英哲;略论庄子的“道”[J];人文杂志;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忠;;论闻一多的庄子诠释[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2 李根蟠;;“天人合一”与“三才”理论——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谢元民;;联抗税收工作的片断回忆[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4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刘敏;;先秦两汉自然观发展轨迹描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孟昭连;;葫芦与道教关系探源[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文熊;;吊诡——悖论?[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8 张晓芒;;庄子“辩无胜”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霞;;道家人生哲学的现实作用[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赵馥洁;;由自然而达自由——道家的价值实现论[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敏;在思想的炼狱里升华[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符友丰;“气”与五行干支新解[N];中国包装报;2000年
3 许永付;养生须走自己路[N];中国建材报;2000年
4 杨桂青;一棵树的快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代迅;“东学西渐”中的审视[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饶宗颐;我所认识的汉学家[N];光明日报;2000年
7 陈慕泽;多主体系统中的互知[N];光明日报;2000年
8 王生平;谈谈庄子、尼采的“人自然化”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9 文尚;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马叙伦[N];光明日报;2000年
10 王是;邮票的力量[N];河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延仓;道体的失落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6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D];吉林大学;2006年
7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瑾;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刘爱敏;《淮南子》道论探微[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琴;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敏;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INNER CHAPTERS OF CHUANG-TZU[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林春;生命的皈依与迷途[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罗翔;论庄子的自由观[D];湘潭大学;2001年
5 强海滨;庄子心理健康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永强;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丽君;试析“和”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金时耐;庄学“内圣外王”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刁生虎;语言的困境与哲学的使命[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48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