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工夫”与王阳明的体验美学
本文关键词: 心上工夫 缘机体认 直觉领悟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阳明心学注重“心上工夫” ,即通过本心对“良知”的缘机体认和直觉领悟 ,使良知在本心直觉中真体朗显 ,活泼澄明。这种“心上工夫”使其心学美学带有生命直觉和现象直观精神 :其审美把握的角度是境域中的时机化体认 ,其审美体认的方式是无现成、无绝对、无理障的直觉领悟 ,其美学形态则是由伦理思辨美学转向心性体验美学
[Abstract]:Yangming's study of heart pays attention to "heart work", that i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and intuition of "conscience", the conscience is made clear in the intuition of the heart. Lively clarity. This "heart work" makes its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with life intuition and phenomenon intuitive spirit: its aesthetic grasp angle is the time in the field of understanding, its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is not ready-made. The aesthetic form of intuitionistic comprehension without absolute and unreasonable barrier is from ethical speculative aesthetics to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十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 0 3BZX0 6 2 )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阳明心学在认识论上以“致良知”的整体直觉突破了朱子理学“格物致知”的两面工夫 ,使认识和思辨的方法背离朱子理学的理性主义而偏向了直觉主义乃至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1] (pp.3 90 - 413 ) ,在审美工夫论上则突出强调了缘机体认和直觉顿悟的意义。它对美学的影响 ,是引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述成;论禅之体悟与审美体悟[J];文艺研究;1993年03期
2 潘立勇;阳明心学美学与现象学意识[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3 潘立勇,傅建祥;“知行合一”与阳明的“行动美学”[J];浙江学刊;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刘平;唐雁超;;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5 季芳桐;;论王岱舆关于儒家悖论之思想[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清春;;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7 黄PI雄;;礼、理与理性:从克己复礼为仁谈起[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C];2007年
8 邱兴跃;;《型世言》——道德说教外衣下真实的世俗生活[A];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启营;;传统文化·人与自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黄书光;;儒家德育范式的理论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汤青岚;邹守益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甘映红;论海瑞的行政人格[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家祥;;中国古代文气论的再体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冬;;论王通与王阳明王道本义之会通[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范文彬;;可得而不可见 可传而不可受——论《庄子》道的体认与言传[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4 一知;;重温辉煌历史、体认长征精神——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党刊重走红色贵州长征路掠影[J];宁波通讯;2011年12期
5 张高元;;耿天台识仁尽性的为学方法论[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6 依明;;换个角度看自己[J];茶.健康天地;2011年06期
7 约翰·加尔文;;若非你的旨意……[J];天风;2011年07期
8 姜怡翔;;彩陶、文字探“象”[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9 徐建融;;张大千与敦煌壁画[J];国画家;2011年04期
10 吴金香;;宗白华意境理论对艺中之“道”的深刻体认[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演宰;;湛若水的心本论与合一境界:宋明“道统”意识的发露[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2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房小科;;让对话充盈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陈波;;“中国责任论”与中国对国际责任的历史体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和毓伟;;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承传中对“中庸之道”的一点体认[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封野;;论李白诗歌中的艺伎形象[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8 邵龙宝;;试探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和方法[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王骏骥;;试论“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中国传统形上哲学的体认和追求[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10 杨赛;;老子“大音希声”疏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同喜;中原钻三通过四位一体认证[N];中国石化报;2004年
2 陈键兴;连战大陆行成果概括为“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N];人民日报;2005年
3 颜敏;体认自我的差异[N];江西日报;2004年
4 记者 赵毅;纳杰夫休战,最大赢家当属西斯塔尼[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徐宗文;以童心体认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毕书之;不要低估了国人体认历史的能力[N];解放日报;2007年
7 记者 张乐;海宁:死难者遗体认领完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本报记者 宋冬梅;海啤再次闪耀璀璨光芒[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9 记者 刘芳;沙龙鼓动犹太人移居,,意在诋毁法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特约记者 赵万吉;陕西省委省政府两办批转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人民团体认真抓好落实[N];中国档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晓剑;湛若水的“体用浑一”之学与践履[D];浙江大学;2008年
3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唐建军;三维关系建构下的电视传播符号意义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学亮;明嘉隆万时期士大夫事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刘承相;朱子早年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传习录》忧患意识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张艺;曲绘世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海林;薛tD对程朱理学的体认与实践[D];山西大学;2007年
4 王飞;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课程理论基础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5 孙刚;曲径通幽 体认生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华卫;为与无为之间——老、孔“无为”思想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蒋龙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杰;道教身体与自然关系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9 白华;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梁志欣;单纯的力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449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9722.html